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成都锦城学院教师全力护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锦城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之路上不断探索。
十六年不改初心,十六年砥砺奋进,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等领域,并逐渐成长为其中的管理者和中流砥柱。
这“桃李满天下”育人成果背后正是全体“锦城”教师的心血与智慧的投入。
全身心投入“锦城”教育事业
是“锦城”教师的第一师德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讲时说道。同学们来到大学,除了对“大楼”(硬件设施水平)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负责任、水平高、能力出色老师们的期待,“亲其师而信其道”,在“锦城”,一大批全身心投入、高素质的教师正是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之路上的引路人和领航人。
全身心投入“锦城”教育事业是“锦城”教师的第一师德已经牢牢镌刻在每一名老师的脑海中。教书育人是一项高尚而又伟大的事业,学校强调教师要“敬业、勤业、爱业、乐业”,要“自主、自觉、自发、自律”,要“全职、全力、全心、全意”。上好每一堂课是老师们的天职,课堂是老师表现才能的舞台,老师对课堂应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兢兢业业,用所有的精力保证上好课堂的每分每秒。新进教师在“加盟”锦城学院的第一堂培训课上都对这样的表述印象深刻:学校希望“每一位教师对待课堂要像见贵宾一样尊重,像做祭祀一样敬畏,像初恋一样有激情,像约会一样有期待,像演员上台一样有表现欲,像探险家一样有好奇心。”
“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大学数学教师李海艳,进校10年来,备课数据资料已高达70G,自制教学视频30多个,指导课程论文10000余份,备课资料文件超过13300个。仅在2017—2019年,她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市厅级、教改项目3项,编著教材2部。同时,她还一直坚持辅导学生考研,从事线上、线下答疑辅导,指导学生创业大赛,为他们的实习就业所奔走。她“捧出一颗心”来对待学生,全力做好课堂教学、科研工作,并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与喜爱。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评价她,“李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孩子。”
学校“夫子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工商管理学院的杨泽明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娃儿”,每周五天基本上都在学校,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生辅导、评阅作业和教学准备。他经常在QQ上为学生全天候答疑,QQ上互动点击率高达 50余万人次。
假期里也能看到老师们投入的身影。智能制造学院的蒋冬清老师利用寒暑假积极指导学生竞赛,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带领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忙着备赛,忙着科研。团队创作的科技作品频频在国内大赛中获奖,例如:3DDS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省级特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多次)。
“锦城”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以十倍的热情,百倍的努力,投入教育事业!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引领着学子不断前行。
在“锦城”,没有不培养人才的活动,没有不辅导学生的教职员工,全体教职工都任“兼职辅导员”;在“锦城”,每一门课程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为的是提供一种学生受益最大化的教育;在“锦城”,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工作室,都必须在课外辅导学生和答疑,以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把培养人才的时间延伸至课外。在“锦城”,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
关爱学生,对学生高度负责,对课堂是“锦城”的灵魂。邹广严校长深情说道:“这是我们‘锦城教师’的基因,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水平,锦城学院致力于办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学校延揽名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接近50%;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逾75%。很多老师“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还有着丰富的企业(行业)实践工作经历、扎实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双师型老师在校内占比高达76.3%。全校本专科60余个专业中已经由近40个专业配备了学科应用带头人。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全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全覆盖,同时实现“专业双带头人制”全覆盖。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互联网金融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评标专家,许多老师在“全国建筑类微课比赛”“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获得奖项和荣誉。
一大批高水平的老师为学校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例如,文学与传媒学院大力建设双师型、技术型师资队伍,创造性的在文科专业配置技术型老师,并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型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现已经展现初步成就;金融学院的大多数专职教师都有金融业等行业的从业经历,并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满足了应用型金融商贸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建筑学院聘请业界知名专家、教授任教,在教学上紧跟“新基建”智慧经济发展理念,带领学生学习、研究“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前沿领域……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师生从游”,人格上耳濡目染,学问上薪火相传,“锦城”学子“会动脑、会动口、会动手”,这样的学子广受用人单位认可、社会赞誉。据不完全统计,“锦城”校友中已经涌现出50多位青年作家,100多位海内外博士校友,200多位银行行长校友,300多位文化传媒界校友,10000多位土建工程师校友,1600多位创业校友创建了1800多家校友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
全球著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成都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领导对我校学子称赞有加:“‘锦城’学子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四川路桥集团与我校达成校企合作,希望学校为路桥集团能够输送更多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电子信息学院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期间参与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智能导游系统研发,为景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导游服务,得到了熊猫基地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认可印证了“锦城”教育教学的高水准、高要求。“三商三会两双两强于”已成为“锦城”应用型人才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都离不开锦城学院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无私付出和精心培养。求学于此,跟随那些理论知识丰厚、实践经验丰富、“能上讲台、能进企业”的老师,求真务实,努力奋斗,追求卓越,实现自我,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做未来型教师”的探索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校如期在线开课,师生适应度高、反响好,省教育厅高度评价。这得益于学校坚持大踏步走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前列,既注重“适应性”,又拥有“前瞻性”。2014年起,学校逐步在全校推广在线教学和翻转课堂,2015年在全校教师中实现了翻转课堂的“全覆盖”,而后开发了校内翻转课堂数字平台——“锦城在线课堂”,后又建成了更专业的慕课制作室。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学校在2017年就制定并发布了《锦城2025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教师”“培养未来型人才”的目标。近期,学校也对所有老师提出了“五力五升”的新要求,“五项能力”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动机、兴趣和热情的能力;能够以广博的视野、立体的思维组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赛相长、教技相长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的能力;不仅能够传递知识,而且能够传递思维方式的能力。
“五个提升”即教师从“教知识”向“教思维”提升;教学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提升;教师从“一种身份”向“两种身份、五种新能力”提升;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提升;学校培养学生从“以认知能力为主”向“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并重”提升。
每一位锦城教师都在不断学习、提升、创造,让自己“再上一层楼”,老师们正逐渐成为“因材施教者”“资源共享者”“伙伴引导者”,开展更加跨学科的交融、国际化的交流,用新技术、前沿科技武装自己,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
得益于学校对教师双向进修的大力支持和“五项新能力”提升的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的王潇碧老师在加入锦城学院教师队伍后,她就主动申请加入了四川省公路院总工程师牟延敏组织的桥梁组合结构科研团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参与团队科研项目。近年来,她获得过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勘察设计的一等奖等荣誉,并且参与制定了行业地方标准,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这些科研成就都成为了她的教学资源,王老师谈到:“参与类似科研的经历,不仅可以提升专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能将科研工作中的体会引入到教学的高阶课堂中,比如引入足够‘广’的工程案例,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在彼此质疑过程中深度思考,而老师在其中做一位聆听者、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在辩论的过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高阶的学习目的。”她把科研成果带到了课堂,实现了科研、教赛、教学相长,以研促教,引领学生成长。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独立学院排名上榜高校共170所,我校排名西部第一,全国前五!本科生毕业深造率、出国深造率、国内升学率、就业率皆取得优秀成绩。这正是给所有全身心投入“锦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的一份荣耀。
在新的征程中,全体“锦城”人戮力同心,乘风破浪,朝着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大步迈进!
成都锦城学院招生处
转载自成都锦城学院官方微信
编辑 | 宋雨航
审核 | 马继征 张乾林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