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土特产要注意什么(精选3篇)
春节吃土特产要注意什么 篇1
真空包装食品也会滋生细菌
随着消毒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一些以往比较容易坏的特产也越来越便于携带,可以长时间保存,比如真空包装的肉类等等。不过,虽然真空包装的肉类与空气隔绝,但存放时间长了仍会滋生细菌。
真空包装可能会给一些厌氧菌提供好的生存环境,一旦有厌氧菌在真空包装的食品中滋生,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比如有一种细菌叫做李氏杆菌,在真空包装的无氧环境下,这类细菌会比空气中高出100多倍。而且这类细菌很多在低温下也可以繁殖,导致放入冰箱的食物也可以腐败。
一般真空包装的肉类食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为20天,在4摄氏度的冰箱里可以保存2周,而在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室中可以保存一两个月。所以带回来的土特产即使是真空包装的也应该尽快食用,避免食物腐败。
春节吃土特产要注意什么 篇2
开口的干果更不易保存
面对春节以后从家里带回来的特产,我们可能都会分个类,比如水果肉类比较容易坏,应早点吃掉或者送人;而干货可以保存得久一点,不如留着慢慢吃。其实很多干货也容易坏掉,比如脂肪含量较高的干果。
干果虽然属于干货,但是一般都没有经过防腐处理。再加上果仁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很容易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股哈喇味。另外干果在潮湿的环境中还可能发霉,发霉产生的霉菌和氧化产生的油脂氧化物都对身体有害,还会促进衰老。
一般干果在大量运输时可能会采取真空包装,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氧气,防止干果中脂肪的氧化过程,也可抑制细菌滋生。但是销售过程中由于保存条件不严格,也会导致干果变质。而家中保存的时候往往没有专业的存储条件,更容易出现干果变质发霉的情况。在保存干果时,应根据干果种类区别对待。对于果壳完整,没有破损的干果可以保存的时间往往比较长。
不过现在为了方便食用,很多干果的果壳在出厂前都被人为破损失去了保护作用,果仁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即使是看上去不容易变质的干果也会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变质发霉。
对于带回家里的干果,如果短期内吃不完,就应该分装成小袋放入防潮包装袋中,储存在冰箱的冷藏或者冷冻室内。
春节吃土特产要注意什么 篇3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