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虑,多数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

少儿小知识集锦,艺考

少儿小知识集锦

2021-5-31 10:56:26 文/庞瑾

关注

孩子出生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满满的出厂配置降临的,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把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遮住他赖以生存的阳光。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斯基给出了答案——脚手架。

我们都知道,在盖房子的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工人会站在脚手架上作业。当房子盖好后,脚手架也要撤离。

因此脚手架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主要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既不是放手不管,也不是直接代劳。

很多时候我们太心急、太贪心,提的要求总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所以我们的心态和角色更像是暴躁的“监工”,而孩子也处在每天都被“监视”的高压下,由此可能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当你不监督的时候,孩子就“垮掉”了。

而脚手架这种结构呢,是既能保留孩子的自主性,又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孩子朝着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迈进。

而当他们渐渐成长之后,你撤掉脚手架,也就是放手之后,他自己也还是照样可以做得很好,可以自主建造属于他自己的大厦。

按照孩子的现实情况,以他自己为主角,做好自己“脚手架”的辅助角色,才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稳扎稳打地向前走。

别拿你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较劲

父母教育子女,最怕“有所求”。求而不得的时候,就会是孩子的悲惨时光。

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正直善良,要求孩子开朗自信,但是不能要求他既要成绩好,还要有才艺。

大人不应该靠孩子来弥补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你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新的个体,他负责完成他自己的。

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等自己有了孩子又不自觉让自己的孩子再次成为“受害者”。

但是比较并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变优秀,并且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焦虑。让孩子活在竞争中倍受压力,越来越焦虑,痛苦不堪。

呵护孩子的自信心,挖掘他的优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较。想办法在孩子人生中构建他的优势,不要逼孩子在不喜欢不擅长的地方死磕。

树立优秀的标准,而不是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比较的标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速度,尊重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道路是不同的。

优秀的孩子不是从天而降,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的综合结果。

“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的妄念,就如同种下一颗随机挑选的种子,却硬要收获牡丹。

可是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的种子,就算是种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贵的肥,它也不能开出牡丹花来。

再说,月季又有什么不好?整个花园都是牡丹的话,难道不无聊吗?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当他的脚手架,帮他发挥出他的潜能,而不是充当监工,每天居高临下地催促进度。

放下你的执念,与君共勉!

- END -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进入网络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儿童画-儿童画资源-儿童号-少儿小知识集锦-父母的焦虑,多数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