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米
来源|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不久前,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跳水队的一名小小跳水运动员引爆了全网。
5岁的蒋翘楚是在一年前被教练发掘加入少体校跳水队的,进行水上训练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在这次参加当地组织的跳水冬训中,也是小姑娘第一次站上5米跳台,这个高度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跳台上,小姑娘犹豫不决、怕得直哭,在台上站了得有10多分钟的时间。
但她怕归怕,却始终保持着预备姿势,没有选择转身走下回去。
小翘楚一直在给自己打气,整理心情。
经过一番自我调节后,小姑娘终于下定决心、伸展双手、一鼓作气跳了下去,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首跳”。
这一幕令人感动,也博得了众人的点赞。
小姑娘突破的,绝不仅仅是这个5米高的跳台,更是那个面对未知和恐惧不敢迈步向前的自己。
其实,无论是运动竞技还是其他事情,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拥有这几种特质的孩子,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不畏难的孩子,才能大步向前
在小翘楚“一跳成名”后,有记者来到体校对她进行了采访。
记者问她:“跳下来之后觉得五米台还可怕吗?”
小姑娘心有余悸地点点头:“还害怕。”
记者又问:“那你会怎么办?”
小翘楚没有犹豫,坚定地说:“我会慢慢克服!”
对于孩子的勇敢,教练倍感欣慰,轻声问道:“那以后让你跳7米台,你跳不跳?”
小姑娘皱眉深思片刻,便坚定地用力点了点头!
这个点头,让教练也忍不住为她竖起大拇指。
不掩饰害怕,但也绝不退缩。
因为,她想成为像教练那样优秀的运动员,她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要勇敢尝试,就总会一次更比一次好。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现在小翘楚在跳台上表现得更加从容,也在为将来能挑战更多高难度的动作做准备。
其实,在面对困难的事情时,产生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事。
大人都会如此,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在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时,家长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不是呵斥和命令孩子,而是接纳孩子的不安恐惧,进行正向引导,并始终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鼓励。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孩子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获得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最基本的必需品。
因为孩子需要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感受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得自信,才能逐渐放下对“未知不可控”的强防御心理。
为实现目标而放开手脚去拼搏努力,成为一个敢于积极应对困难的人。
反之,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缺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孩子,会容易缺乏自信、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的情绪之中,越不敢前进就会越缺乏磨炼,越畏难就会越得不到成长和突破。
说到底,不畏难、不退缩,面对恐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不仅仅是运动员必备的品质。
而是无论未来孩子会做什么,都需要这份精神的加持,来支撑自己直面生活、勇往直前、披荆斩棘。
有韧性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告诉世界我可以》中,6岁的小姑娘孙艺菲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韧性。
学习拉丁舞时,动作做得不到位,就主动找老师加练,再累也要坚持把细节练标准;
每周3次去游泳馆训练,每次都要坐2个多小时的车,两年半的时间里也从未间断。
身为一个6岁的小朋友,她也会睡不醒、感到累,偶尔跟爸爸妈妈哭下鼻子闹下情绪。
但在发泄完之后,孙艺菲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上训练场,再次投入到训练中之后,小小的她整个眼神里都写满了认真和笃定。
看到这一幕,曾身为职业运动员的刘璇深有感触,她坦言这活脱脱就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她也坚信,凭着孩子身上的这股子耐力和韧劲,就决定了她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获得成功。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没错,但只说了一半。
兴趣只是打开孩子天赋之门的钥匙。
在发掘天赋、激发兴趣之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让他学会坚持,学精学专,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记得在一期《向往的生活》中有这样一幕,刘宪华拉起小提琴,一旁的嘉宾羡慕不已。
Baby问大华:“你小时候是父母逼着你练琴的吗?”
大华说:“
是被逼着练,小时候不愿意练琴,但直到后面参加了一个比赛,那之后突然就喜欢上了小提琴。”
大华表示,非常感谢父母当年的“逼迫”,正是父母的坚持督促着他没有自我放逐,逐渐学会自觉坚持,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其实,音乐也好,体育也罢,厌烦抵触的心理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阶段。
因为孩子还没有完整的全局观念,即便是对自己感兴趣有天赋的事情,也会因为反复练习的枯燥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打退堂鼓。
毕竟,没有一项技能的掌握是可以轻轻松松做到的。
作为父母,要及时介入、积极引导,接纳孩子的情绪,并适当逼孩子一把,帮孩子坚持下去。
正如Dr.魏所言的那样: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作为父母要放手让他去成长,鼓励和陪伴他去探索发现,这是培养“毅力”的关键。
平常心的孩子,才能赢得更稳
前不久,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的赛场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8岁的小选手马子惠在枪响后刚起步就不慎摔倒,落后了对手们一大截,但出师不利的小姑娘没有丝毫慌张犹豫,爬起来继续比赛。
在场边教练和观众的鼓励声中,小姑娘一次次完成弯道超越,竟一路反超夺得冠军!
一时间,全场沸腾,但小姑娘依旧淡定如常,只是甜甜地笑着,像往常一样对着为她鼓掌的全场观众挥手致意。
这场精彩的比赛引发全网400多万人的点赞。
在起跑失利时,她没有过早放弃,也没有影响她发挥真正的实力,小姑娘心里想的不是结果的输赢,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赛道上。
正是因为这份强大的平常心态相伴,马子惠才能在局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反超夺冠。
看到这样一段网友的评价:
谁说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弯道超车的机会是留给每一个不言放弃、努力坚持、善于思考的勇敢者的。
所以不必惧怕比别人暂时落后,只需要勇敢往前追赶,不问结果。
深以为然。
记得吴京曾经说过一句:我从不害怕从头开始。
确实,人生的赛道很长,有输有赢才是人生常态,暂时落后不气馁,暂时领先不骄傲,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继续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比赛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说着简单,做到却并非易事。
然而,孩子唯有学会坦然面对输,才能泰然面对赢,得失输赢皆能平常心对待,才能走得更远,赢得更稳。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失败、沮丧等等各种绊脚石。
与其想着如何才能护孩子周全,不如尽早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教给孩子面对各种处境的平常心态、赋予孩子不畏难的勇气。
唯有这些植根于内心的精神品性,才是能伴他一生,助他在漫长的人生赛道上突破困境、化解困境的最强的力量。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点个【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噢~
—— End ——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网址未加载。
# 推荐阅读 #
《爸爸去哪儿》播出7年后,5个孩子变成了这样近8亿中国人感染的一种病,给爸妈们提个醒……贾静雯和5岁女儿“戳心互动“引热议,网友:她居然这么会带娃!家有0-6岁宝宝,如何科学养育?
关注【凯叔育儿】
“在看”点这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