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西北大学王建新:在丝路考古中践行教育的本质

关注

陕西省教育厅

39年高校执教,20年丝路奔波,在考古之路上践行报国初心,在考古之路上育人成才。他用自己的坚持与执着、包容与博大,为西大考古,为中国考古播下希望与未来。

—— 题记

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们是陕西省三秦楷模,他们,是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而他们的队长是一头白发却充满激情的王建新教授。

陕西省教育厅

2009年,王建新教授第一次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在其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拍照留念

王建新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学历,二级教授,现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首席科学家。三十九年从教路,二十年丝路考古,王建新用自己的点滴坚持和努力,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考古学新生力量,不断的发光发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陕西省教育厅王建新教授获“陕西省第六届教育模范”称号

他几十年的努力,获得了校内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接见,先后获得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三秦楷模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和肯定是对他不懈的努力最大的表彰和赞扬,也是他几十年教书育人赢得的尊重与口碑。

不拘一格降人才

1978年,王建新考入西北大学考古学科。1982年,留校任教,从此开启了漫漫教育之路。1983年进入北京大学进修一年,1986年又前往日本奈良教育大学进行一年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研究。

1999年,在中国考古学会年会上,王建新旗帜鲜明的提出“中国考古学一定要走出去”,而这也成为了他接下来的二十多年矢志不渝的方向。

以寻找月氏为突破口,以中国考古走出国门为方向,目标和方向具已明确,那么实施的人在哪呢?王建新除了先组织教研室内的老师们启动这项工作以外,更大的重心则是在于招收优秀的学生,培养优秀的学生。考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冷门专业,报考的人本就不多,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真正的参与科研工作的就更少了。而要想中国考古走出国门,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跨学科、多元化的人才。为此,王建新不以考古科班出身为门槛,而是去掉门槛,凡是喜欢考古、志在考古的学生他都愿意倾囊相授,全力栽培。

习通源,西北大学电子科技2000级本科生,因为十分的钟爱考古,2004年攻读硕士时,毅然的选择了考古学,王建新接纳了他。此后的八年时间,习通源在王建新教授的教导之下,一路向前,2012年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留校任教。时至今日,已是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团队中的主力干将,而他的研究优势就是与本科所学息息相关的遥感考古,他在考古学研究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能力突出、成果优异。

此后,李嵘本科建筑设计,白海峰本科城市规划,姚笛本科风景园林等等,多位跨专业学习的学子,在王建新教授的悉心教授与指导下,已经在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孙立杰考察撒扎干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与王建新教授、乌兹留学生苏河亲切交谈

时至今日,随着王建新教授带领的丝绸之路考古团队走出国门,在中亚考古研究中不断深入推进。对于相关方面的人才的需要也更显紧迫,在王建新教授的感召下,一位从高中到博士均就读于俄罗斯学习俄罗斯文学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他就是梅子霖。出于对考古学的真心喜欢,也出于对王建新教授人格魅力的敬仰,梅博士如同当年的王老师,走出了舒适圈,加入到了考古研究的苦行之中。2019年10月,梅子霖博士进入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科博士后工作站,在王建新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下,以塞人、斯基泰人等为研究课题,蓄力而发,已有待刊学术论文1篇。

废寝忘食,执着奉献

严以律己,笃定前行。王建新教授不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学生,更是亲历亲行的做好了这样的榜样。2001年,甘肃河西走廊的考古调查工作刚刚起步,在一次长途行驶中,王建新教授却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八根肋骨骨折,从鬼门关门口捡回了一条命。很多人都以为王建新会放弃后续的调查工作,另人意外的是,在几个月的努力治疗和康复训练之后,王建新又一次回到了西北的野外调查工作之中。

何军锋,西北大学98级考古本科,2002年起随王建新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在他的散文和回忆中,王建新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2002年,他随王老师一起前往新疆尼勒克进行考古调查工作。本以为王建新老师因为大伤初愈,应尽量避免攀高攀险等工作,可是在调查、拓摩岩画时,王建新老师却总是冲在最前面的。2005年,当何军锋撰写硕士论文时,前期王建新教授因为事务过忙,没有太顾得上。等到何军锋初稿形成后,王建新则专门抽出几个晚上指导他修改,经常一改就是一宿,最后困得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王建新教授这样的拼搏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很多学生。

陕西省教育厅

2017年6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遗址发掘现场,向当地官员介绍工地情况

2005年,西安市市政府将设计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的任务交在了王建新的肩上。为了更加科学的制定保护规划,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矛盾,并为文化遗产保护寻找一条新的出路。王建新常常带着白海峰、李嵘、卜琳等几个硕士,奔走于汉长安城遗址内的各个村庄、工厂、企业等,进行实地的调研和考察,倾听他们的声音,向他们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多次告诫学生们做研究一定要脚踏实地,没有调研就不会有合格的保护规划。除了要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以外,还得要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有一次,王建新教授为了争取世界银行的一笔贷款,用作遗址区内的道路保护和规划,带着白海峰和李嵘连续加班两天两夜没睡觉。敬业如此,也只有是拥有对这份事业的真挚的热忱才能做到的。而王建新这样废寝忘食、执着奉献的精神,至今都还在影响着已是陕西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的白海峰等学生。

细致关怀,无微不至

田野考古总是艰苦并辛酸的,照顾好学生们在野外的生活,从来都是王建新在野外工作中的重点。由于团队的工作大部分都在西北地区,甚至近年来主体都是在中亚国家,饮食上时间久了总是会让大家食之无味。王建新便总是抽着时间,亲自下厨给大家做一些家乡的味道,改善大家的味蕾,很多学生即使毕业多年,都还记得王老师的那道麻辣鸡翅。

王建新教授不仅做饭的手艺不错,时常被学生们念叨着,其当兵时所磨砺出的勇气与担当也感动了很多学生。2020年的一次野外调查,王建新带着学生们住在饭店。有一次,他们乘坐电梯时悬停在了半空,电梯门突然自动打开后,几个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却已经被王建新推出了电梯。在危险时刻,王建新不顾自己六十八岁的高龄,先把学生们推出危险,是何等的勇敢和值得尊敬。

王建新教授执教三十九年以来,始终牢记西北大学“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使命,创立了以考古学研究为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体系、以文化遗产管理为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承体系的“三位一体”考古学学科体系。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中乌考古队员在撒扎干遗址新建成的保护大棚前合影

在全新的学科体系之下,王建新教授先后指导了秦汉考古、东北亚考古、中亚考古、佛教考古、游牧文化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方向的近八十名硕、博士生,除国内学生以外,还有来自日本和中亚地区的留学生,其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了行业领军人物。

通过这些学生,他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传播到了中亚,传播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地方。他以考古为园圃,在丝路考古的道路上,教育学生思考的重要性,逻辑的重要性;他亲历亲行,告诉学生们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去追逐;他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告诫学生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追求真理。他就是在丝路考古中践行着教育的初心和本质的王建新!

为陕西教育点亮↓↓

温馨提示:在浏览“【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西北大学王建新:在丝路考古中践行教育的本质”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陕西教育考试-陕西教育考试新媒体-微信公众号-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西北大学王建新:在丝路考古中践行教育的本质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