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7月31日——
微博部分
微信部分
本周运营亮点:
“投档”和“获奖”成为陕西教育新媒体矩阵的运营重点。
本周问题汇总:
教育部门方面,涉及疫情防控的信息较少;
高校方面,对于热点的结合度不够。
近期重点:
新冠疫情防控应成为近期策划重点。
为了能凸显本报告的前后对比性,本期分析依旧选取前20名的教育部门微信公号和前50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日期为2021年7月25日至2021年7月31日。
一、数据汇总
在本次观测周期中,排名前二十的教育部门官方公号共发布文章262篇,较上周环比增加4篇;指数方面,有2家公号WCI指数突破1000。20强总阅读量约为154万,与上周相比增加8万;总点赞数6375次,同比减少400余次;本期有19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高校官微矩阵的具体表现为:榜单TOP50共发布文章292篇,同比增加55篇;总阅读量约为115万,同比减少9万;总点赞数1.7万次,与上周相比减少0.1万次;本周共有2家官方微信公众号WCI指数破1000,37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二、文章分析
通过统计,“录取”成为本周教育部门热词。
高校新媒体应通过策划主动倾听问题。舆情爆发的原因常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负面问题的确存在,且问题突出;二是沟通交流欠缺,情绪无限累积。化解舆情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要主动发现问题。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设置“话题”类选题,同时在文末设置互动问题,如“你对某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等,引导师生建言献策。
通过统计,“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本周高校热词。
三、数据解读
教育政务新媒体不同于新闻媒体,更不同于社会自媒体,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是第一要务,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是根本之责。站位于此,就需要在思路上摒弃流量思维、爆款思维和网红思维。政务信息和服务是用户的刚需,可以说是自带流量,只要做到信息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做到在线服务内容全、更新快、流程顺、体验好,流量自然会有,爆款水到渠成。
高校新媒体平台不仅讲究内容优质、形象漂亮,而且讲究个性气质与众不同。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其新媒体平台也应该彰显不同的气质个性。总体来说,作为教育类新媒体平台,“温暖励志”是其个性气质主基调,不同的高校在这一气质上可以扩大内涵,挖掘更深层的特色。
——8月1日至8月7日——
微博部分
微信部分
本周运营亮点:
“征集”和“疫情防控”成为陕西教育新媒体矩阵的运营重点。
本周问题汇总:
教育部门方面,精准式的内容到达较少;
高校方面,需及时应对师生有关返校的相关问题。
近期重点:
师生安全返校和新生报到应成为近期策划重点。
为了能凸显本报告的前后对比性,本期分析依旧选取前20名的教育部门微信公号和前50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日期为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7日。
一、数据汇总
在本次观测周期中,排名前二十的教育部门官方公号共发布文章230篇,较上周环比减少32篇;指数方面,有2家公号WCI指数突破1000。20强总阅读量约为156万,与上周相比增加2万;总点赞数7582次,同比增加1200余次;本期上榜公号全部阅读量过万。
高校官微矩阵的具体表现为:榜单TOP50共发布文章236篇,同比减少56篇;总阅读量约为106万,同比减少9万;总点赞数1.2万次,与上周相比减少0.5万次;本周共有1家官方微信公众号WCI指数破1000,36家公号阅读量过万。
二、文章分析
教育政务新媒体需要规避的问题——只图热闹、不看实效,只重数量、忽视质量。基层单位有的流于应付,制造大量的休眠账号;有的碍于粉丝量、阅读量等指标压力,用上一些自媒体的套路,各种蹭热点、抖机灵、炒噱头;有的本为引导舆论,却成了“二次舆情”的制造者。这些不当操作,不单是影响公众观感,还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损害部门形象。
通过统计,“教育局”成为本周教育部门热词。
通过统计,“防控”成为本周高校热词。
三、数据解读
为陕西教育点亮↓↓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