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灯猜谜,龙腾狮舞
月华如水,灯火如星
元宵甜甜黏黏,人儿团团圆圆
佳节来到,共盼春归
西小法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xiao
小
zhi
知
shi
识
中华传统,浩瀚如海
且随小法看看元宵小知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正月十五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前身。而后,西汉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把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到汉文帝时期,才将其正式命名为“元宵节”。在那之后,元宵节在隋、唐、宋,更是盛极一时。
元宵节之所以又名“上元节”,在古书《岁时杂记》记载,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因为崇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于是把三官的生日作为重大节日。而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在这一天,掌管人间命运、主持生死公道的天官,会亲临人间巡察善恶,并赐福人间。所以,上元节这天,人们为了迎接天官而燃灯、贴对联。
hua
话
xi
习
su
俗
南“包”汤圆,北“滚”元宵
不管是哪种叫法
元宵节总要吃上这一碗热乎乎的美味
各种各样的习俗,让佳节变得热闹非凡
来看看全国各地独特的元宵习俗吧!
陕西 伴灯馍
在铜川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在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河北 广平踩跷
在广平县,人们“踩跷”闹元宵。高跷在这里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跷的高手。每到春节,大家就画好脸谱,穿上戏服,踩上高跷,上街表演。往往从正月十一、十二,人们就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踩高跷时,大家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如吕洞宾、何仙姑、红娘、济公、张生。
广东 行通济
在佛山,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湖南 火仙牛
在郴州市苏仙区正源村,牛是他们村的守护神,“火仙牛”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村民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会用稻草扎成牛的形状再插上香火与火龙一起闹元宵,以此为本村保平安。
浙江 元宵钱王祭
杭州特有的一个元宵习俗叫“元宵钱王祭”。北宋时期,吴越国王钱弘俶,为了保护一方百姓,避免生灵涂炭,决定纳土归宋。杭州百姓感念钱氏“保境安民,休养生息”带来的和平和富庶,在元宵节最后一天,即正月十八,举行盛大的“元宵钱王祭”。现在该习俗已经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cai
猜
deng
灯
mi
谜
灯谜由谜语发展而来
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而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则始于宋代
既然是悠久的传统文化
那让西小法来考考大家
song
送
zhu
祝
fu
福
不知道大家是否猜出灯谜
接下来西法大的元宵活动是
送祝福!
如果你正好站在窗边
看见天上的月亮
能否读出我的思念与祝福
点亮图片查看元宵祈愿↓
字画贺元宵
元宵佳节,皎皎月光
绰绰人影,花灯绚烂
吃元宵,好运到,赏花灯,吉祥升
西小法祝愿大家:
月圆人圆事事圆满,花好灯好好事连连
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祝福吧~
请为“西北政法大学”加小星星
订阅号改版想第一时间看到信息
请为我们点亮小星星(设为星标置顶)
往期精彩回顾
权威发布丨西北政法大学关于公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已就位丨假期返校申请报告.exe「分享图片」丨NWUPLer's plog西北政法大学校内新媒体平台综合影响力排行榜(2021年1月)恭贺新禧|给全球西法大人拜年啦!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中心 天平工作室
制图:王兰馨 王浩 杨庆乐图片:黄孜骏
文字:杨庆乐 吴琴祈愿来源:NWUPLers
视频:艺术教育中心编辑:杨佳怡责编:王浩
版尾设计:张博主编:潘明路 审核:刘渊
转发、评论、点赞并点亮在看,祝大家节日快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