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航宇智能制造试验班6个专业全部为一流专业
历史悠久,名师荟萃,培育栋梁
学院概况
机电学院源于北洋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众多著名高等学府的机械与航空制造等相关学科,汇集了南北两大工科学脉。在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包括探月总师吴伟仁、大运总师唐长红等80余位总师级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
专业实力一流。学院设有6个专业,其中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和工业设计四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在全国的机械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授63人、副教授99人,博士生导师94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创新团队,2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教育资源一流。学院建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形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含2门网络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9门,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群。建有机械设计、舞蹈机器人、微/纳米小精灵等8个面向全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居全国同类院系前列。
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鲜明。学院以航空航天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微机电系统技术为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科研经费到款超过6亿,成果转化超1.7亿元;在Nature子刊、PNAS发表论文3篇;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
学科资源一流。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级A+ 学科,拥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建有12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极端环境智能微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空天微纳系统、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产学研合作机构。
科技成果突出。学院承担了大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突出。“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1项成果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张卫红、苑伟政两位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学院拥有航空宇航先进制造技术学科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人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建有机械工程全英文国际化专业,与美、德、法、英、比利时等国建立了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并招收多国留学生。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 Lyon)、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3+2”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本硕连读培养。
依托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学生直接参与航空航天型号与高端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科研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改革
人才培养特色显著。学院依托一流学科优势资源,始终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立足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高端装备研制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智能制造多学科知识,在机械工程等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
专业介绍
01
飞行器制造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重点培养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先进飞行器设计制造所需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研究人才。通过四年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工程数学、力学、材料、计算机、机械、智能制造、飞行器制造、科研生产管理等多个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能够创造性地研究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复杂产品创新设计的能力,成为国家航空航天先进飞行器设计制造领域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国内同类专业排名第一,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所属二级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A+学科。本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历经“211工程”、“985工程”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原国防科工委国防重点专业建设、国防特色专业建设,拥有雄厚的师资、一流的人才培养条件和科研实力,专注于航空航天先进飞行器、发动机制造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先后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国防重点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①在本专业(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约占毕业生人数的50%以上);②通过联合培养、国家公派等形式去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继续深造;③直接进入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商用飞机、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内顶尖科研生产单位或尖端国防科技部门或高端机械装备行业就业。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突破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制造技术
两级风扇、WS500在巴黎、莫斯科、珠海航展产生重大影响
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技术应用领域最广泛、就业灵活度最高和职业发展路径最多样化的工程专业之一。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控制、信息技术等智能制造多学科知识,设计、开发、制造和运营各种机电软一体化产品、工艺及系统,解决航空、航天、航海、交通、通信、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成为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与快速成型、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贡献者,并有潜力在工业、商业、政府、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一流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优良的办学条件、雄厚的教学资源。专业拥有国家级和陕西省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和工信部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8门次,以及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专业通过核心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等方式,为高素质、个性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就业口径宽,已经大批成为我国航空工程及机械工程领域的行业精英及领军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等方向就业,就业单位多为航空航天与国防装备、机器人与数控装备、能源交通与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与通讯设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者大专院校、军队和政府部门。毕业生可报考国内外智能制造、机械工程、航空宇航、机械电子、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参加我校与法国INSA-Lyon大学的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进行深造。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03
工业设计
专业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工业设计科研与教学的高校之一,在载人航天、航空、载人深潜、交通工具及工业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优势显著。本专业以工学、美学、商学为主要基础,注重新工科思维,培养具备现代设计理念,掌握先进设计技术,能够从事工业设计、新产品开发、人机工程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设计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工业设计与人机工效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业设计工程实验室、陕西省工业设计发展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以及西工大—诺森比亚大学联合设计创新实验室、蒋震基金工业设计培训中心等国际合作交流机构。经过近30年建设发展,面向国家战略和市场经济需求,创建了产学研一体的开放式工业设计教学与实践平台,形成了“上天入海”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全生命周期设计能力”。通过国际化工业设计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国际合作教育条件,推行国际化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卓越设计人才,在产品开发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人机工效设计与仿真领域具有优势特色。工业设计专业为我国设计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设计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本专业“‘上天入海、四维融合’ 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于 2018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深造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申报我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工业设计、设计学等相关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毕业生可在专业的设计公司、研究院所以及航空航天、船舶、工业装备、汽车家电、医疗器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工业设计、研发及设计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设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上天入海、四维融合在载人航天、航空、
载人深潜、交通工具及工业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优势显著
04
产品设计
专业简介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围绕现代企业与市场对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注重产品造型艺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具备美学、工学和商学知识,掌握现代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技术,扎实的艺术与工程学科基础,具备设计应用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服务设计、环境设计和数码设计等创造性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西北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源自工业设计(艺术类)专业,属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一流专业。本专业建有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上天入海”的高科技优势引领课程群建设,培养“全生命周期设计能力”,学生参与的设计成果成功应用于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和蛟龙载人深潜器等。依托国家引智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行国际化教学,拓展学生设计视野。同时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开放式产品设计教学和实践平台,共享学科资源,在全国创建9家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实验室和研究院,创办“新丝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在实战项目中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能力培训、企业设计服务、实践平台锻炼、设计创新竞赛、创新创业团队培育”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深造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申报我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设计学和工业设计等相关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可在航空航天、船舶、工业装备、汽车家电、医疗器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及设计管理等工作;可在设计、传媒和广告等行业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可在高等院校及相关研究院所从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 /艺术学学士
05
工业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围绕现代工业以及服务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工业工程领域的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专业工程基础、技术管理知识与方法,能够从事生产与运作系统规划、设计、优化、分析等方面工作,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机械装备等领域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国际化趋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立足我校工业工程学科优势与特色,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与硬科技创新驱动,致力于提高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生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培养具备对制造及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分析等能力的新型创意创新创业技术管理人才。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国际互换生交流,在国外知名大学进行本科学习。本专业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高校建有良好合作与联合培养机制,支持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探索最新科研技术,优先选拔、推荐毕业生出国深造,鼓励学生报考工学、管理学等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毕业生创新意识强、专业基础扎实、技术管理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宽,深受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科研院所,以及华为、三星、联想、三一重工、比亚迪、法士特等知名企业的欢迎。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06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公共安全与民生科技各领域的高新机电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系统,为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特种机电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集成和维护,培养掌握先进机电系统总体设计、运动控制、集成开发等科学技术的研究型、创新型、开发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以及
数字化特种机电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集成和维护
专业优势与特色
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开展高端数控装备、智能机器人和特种制造装备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本专业拥有复杂机电制造装备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团队、机械电子工程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平台。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国际互换生交流,在国外知名大学进行本科学习,通过遴选参加法国INSA-Lyon与西北工业大学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以及其他联合培养项目等。毕业生可报考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和测试及仪器技术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航空、航天、船舶、中核、中电、中石油等国际500强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07
微机电系统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紧密结合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产业对高端智能芯片的迫切需求,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精密仪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培养掌握先进的微电子制造、微系统设计、仪器仪表及测控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微器件及微系统设计、制造、集成及应用,具备“造芯片”、“用芯片”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社科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极端环境智能微系统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
特种微机电系统应用于多项航空航天重大工程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微机电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是教育部认定建设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世界一流机械工程学科的特色方向。本专业结合学校在微机电系统以及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已在气动微系统、惯性微系统、光学微系统、载人航天医学微系统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本专业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航空航天先进流动测试微系统技术”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一致对本专业作为新工科代表给予高度评价。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微电子、微机械等基础知识,丰富的芯片设计、制造及测试等实践经验,可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微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强,科研视野开阔,就业起点高。近年来,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学位比例位于全校前列。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 / 工学学士。
0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英文授课专业)
专业简介
面向高新装备设计及智能制造领域,以国际工程教育为特色,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技术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依托学校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以及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的教学资源,以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全英语授课,中外学生混合编班等方式,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就业与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械、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企业管理等行业和领域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机械工程相关工作;也可参加中外合作培养项目。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国内外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 / 工学学士。
依托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
大咖领航,带你走进机电学院!
学院网站:http://jidian.nwpu.edu.cn
报考咨询电话:029-88495297,88491445
版权所有
策划| 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 李佩 李伟强
审核|管兴华 韩寅奔
往期推荐:
谈学科,选专业——西工大招生组长再次邀您共聚云端
“空天地海,西工大带你遨游”学科专业讲堂——航空篇
“空天地海,西工大带你遨游”学科专业讲堂——航天篇
“空天地海,西工大带你遨游”学科专业讲堂——航海篇
快来围观 | 你想了解的西工大招生信息都在这里
联系我们:
招生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招生办公室
邮编:710072咨询热线:029-88460206(十线路,工作日 9:00-12:00,14:30-17:00)传真:029-88492310电子邮箱:ao@nwpu.edu.cn官方微信:zsbnwpu学校官方网站:http://www.nwpu.edu.cn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zsb.nwpu.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