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新疆是高温和连续降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子投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双语教育在新疆”,此次调研活动一直延续至8月8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了解普通话在新疆的使用率,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社区进行普通话的宣传和基本教学;第二,向在当年扎根新疆,投身新疆建设的志愿者们进行访谈,了解新疆普通话的发展情况;第三,在8月疫情再次紧张的情况下,实践团作为志愿者进行核酸检测服务时,再次让队员们明白学习普通话的长远意义和作用。
7月中旬,实践团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撒克自治州奎屯市内团结路派出所居委会,体验服务辖区居民的生活,这个辖区主要是汉族和哈萨克族人民的聚居地,实践团询问了工作人员有关于社区普通话普及的一些事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为止新疆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很高,大多数人都会说普通话,但是有些汉族普通话不标准,有着当地浓重的口音,也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只会一些日常的用语。
期间,实践团又拜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撒克自治州奎屯市内基层劳动人民,正在打扫卫生的回族环卫工人,他们普通话较为标准,这极大的说明了新疆普及普通话的成功。
7月下旬实践团抵达了伊犁泉沟水库,奎屯河是独山子区、乌苏市、奎屯市、兵团七师的主要水源,我们在这里了解了当地语言教育。奎屯市是个县级市,其中由汉、哈、维、回、蒙等34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7万人。当地有高等院校1所,普通中学13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总数31551人,普通高考上线率、录取率分别达95.7%、92.4%。
7月28日,实践团驱车来到了伊犁哈撒克族自治州奎屯市拜访了一位在党五十周年的老兵张风玉。他聊到当年的新疆很贫瘠,是吃不饱饭的,随着国家强盛,新疆的经济也越来越好。张风玉还教育实践团的志愿者们要珍惜粮食,对于普通话普及他大为认可。
7月29日,实践团去往128团,在路途中队员们发现了许多双语的指示牌和路标。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抵达128团,实践团了解了当时的恶劣条件以及兵团人的开垦精神。在舞台剧《戈壁母亲》中,因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语言不通,导致无法进行交流,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于是在80年代新疆便开始了双语教育。在新疆双语学校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新疆双语教育的条件越来越好,在和当地村民交谈中,志愿者们感受到国家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力度。
8月初疫情又开始紧张起来,实践团的成员又报名了奎屯市乌鲁木齐东路东轩苑社区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人民的核酸检测、送菜服务等,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语言的重要性在此刻不言而喻,讲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本次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都深深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不仅是实践团本次“双语教育在新疆”团队的主旨,更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老一辈的戈壁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实践团的每一位志愿者们,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克服,牺牲自我的精神浇灌了新疆建设兵团这方土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关乎民生,关乎国家未来,作为新一辈的青年人更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担当,不管是普通话还是中国文化,都要我们青年人去用心守护和传播。
图文来源|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双语教育在新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
有删改
招办电话:029-381141****114102
官方网址:www.网址未加载
招办网址:zhaosheng.网址未加载
咨询QQ:800029958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文路1号。
审核丨宣传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