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10本书点亮奥林匹克之光

西安欧亚学院,艺考

西安欧亚学院

2021-8-10 21:01:25 文/施若熙 图/郭强

关注

西安欧亚学院

饱受争议、质疑和磨难的2020东京奥运会,在经历了胜利与失败交织、惊喜与遗憾激荡、温情与励志频频上演的16个比赛日后,将载入现代奥林匹克的史册。

在这届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将奥林匹克格言修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是自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建议设立奥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

当我们翻开《奥林匹克宪章》,其中这样写道:“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西安欧亚学院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伴随人类走过120余年时光,2020东京奥运会的结束,只是奥林匹克征途上短暂的休整,奥林匹克精神依然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追求。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国籍的运动员们,依然将续写挑战自我、情同与共、追求和平的奥运篇章。

在8月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用10本书重温奥林匹克激情澎湃的每一个瞬间,感受顾拜旦和众多体育人的精神世界,观察奥运会背后的建筑、传播、营销和设计创新思考。

01

《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 沃尔夫冈贝林格[德]

第32届东京夏季奥运会命途多舛,但到了比赛日,观众们的观战热情不减。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如此经久不衰?这本书也许可以提供答案。

贝林格深度剖析了横跨数千年的体育文化史,书中除了介绍人类运动史中各种无奇不有的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还讲述了运动与各个文化及政治背景互动的关联。例如古希腊奥运会与城邦政治、希波战争的联系,美洲原住民球赛与其宗教的关系,英国板球与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的关系等等。在流畅的叙述文字之外,作者也收集使用了许多关于运动发展的照片和图片,让读者们可以更容易进入历史。

贝林格在引言中提到,社会学科在研究运动史时,应当顾及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文明进程或工业化等背景。社会科学中有一个假设,即体育运动是分析一个社会文化主导思想,甚至其运作方式的钥匙。

02

《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与体育精神的起源》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罗宾·沃特菲尔德[英]

你可能听说过古希腊城邦,可能听说过马拉松的由来是一个通讯兵的传奇长跑,可能听说过奥林匹斯是传说中众神的居住地,也可能知道奥林匹亚和奥林匹克的区别,但是这些之间居然还有联系,你可曾听说过吗?这本书如同一部古代的历史书,但又不那么干涩枯燥,而是用活泼生动的故事,带你进入古代的希腊世界,串起那个年代,讲述体育和奥林匹亚的起源。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一项绵延千年的体育传统由此诞生。不过,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都与现代竞技体育和“体育精神”相去甚远,不但坚信“胜利就是唯一”,看起来也更像是各城邦之间残酷的政治角力。

那么,古希腊人为什么会举办这类竞技会?赛事又包含什么项目?其间诞生过哪些无与伦比的冠军,发生什么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本书中,英国独立学者罗宾·沃特菲尔德就将生动还原古代奥运会的场景,带领我们追溯奥林匹亚的悠久历史,分析它能从众多竞技会举办地点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重温这场世界级体育盛会数千年的沧桑。

03

《顾拜旦传》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乔治·赫斯勒[美]

这是历史上第一本专门描写现代奥运创始人生平的小说。《顾拜旦传》一书作者乔治·赫斯勒是国际著名奥运人士,曾在前后十次奥运申办活动中担任首席文案及首席传播策略分析师,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深入了解顾拜旦,乔治·赫斯勒于1993年成立了美国顾拜旦协会,深入挖掘历史素材。

《顾拜旦传》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顾拜旦的生平和他对奥林匹克所做的贡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译者也为本书做了大量可靠且有必要的注释,以史实为框架,以小说为体裁,填满了想象力丰富又不失真的演绎。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位知名体育记者,以这位体育记者受顾拜旦友人之邀为顾拜旦写传为始,带领读者开启一段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写出了顾拜旦复兴现代奥运的历史细节。

读完本书,你会对顾拜旦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也能充分感受到他对奥运会的热爱及奥运会的精神。

04

《奥运传播的政治棱镜:从伦敦到东京》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J.A. 曼根[英],罗青,格思里[美]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又呈现多样化趋势。体育竞技是国家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书聚焦于参加伦敦奥运的各东亚国家的奥运传播,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奥运和体育实践国家宣传、进行国家对话、制衡地区势力。这些方法和政策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伦敦奥运虽是体育竞技之地,也已经是展示国家实力的重要舞台,特别是对于崛起中的东亚来说更是如此。

05

《何振梁与中国奥林匹克梦》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梁丽娟

何振梁是中国杰出的体育外交家,参与了新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多次重大事件。他是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亲历了我国从申奥失败再到成功。有人称他为“中国申奥之父”,但他自己更喜欢的称谓是“中国年龄最长的奥运志愿者”。

这是一部关于何振梁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奥运的书;书中讲述的,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国家的奥运历程。本书由何振梁的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

全书以回忆录形式,集中记录了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体育外交经历,细腻地描述了何振梁从1955年结缘体育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毕生追梦五环奥运之路的历程,详实披露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桩桩大事,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发起亚洲冬季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推动海峡两岸体育交流以及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两次奥运会的内幕细节等。

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如果没有像何振梁这样的人所作出的努力,奥林匹克运动不可能在当今社会里享有这样的地位……”

06

《隈研吾建筑设计作品全集》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隈研吾[日本],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英国]

今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新国立竞技场“由原建于1958 年的旧体育馆改建而来,这也曾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西安欧亚学院

场馆改造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采用大量木结构表皮,所有建造用的木材取自日本47个县市,意在集合日本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白色顶棚材料选用玻璃砖,通过计算机测算日照变换输送当日最佳太阳光。场馆中没有安装空调,采用自然风和送风机进行低碳通风降温。建筑师隈研吾表示,该体育场可能是“将东京从一个混凝土城市转变回来的催化剂,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帮助日本改变建筑方向的标杆”。

隈研吾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日本建筑师,以大量非凡的作品表达了其对材料和环境的深深敬意,并体现了它们的内在价值,在建筑和景观之间创造出平衡和谐的关系。在TASCHEN新出版的隈研吾建筑作品全集《Kuma. Complete Works 1988–Today》中,展示了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手稿图。

西安欧亚学院

本书是迄今为止隈研吾所出版的唯一一本“作品全集”,精选其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30个设计作品,亲述设计理念。他认为,建筑应该回归到构造,回归到使用真材实料和双手。此外,建筑评论家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又以第三视角梳理隈研吾的建筑思想并客观评价其各时期的建筑作品。

07

《奥林匹克大逆转》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麦克尔·佩恩[美]

今天,奥林匹克已经成为全球最昂贵的品牌之一。

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就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全球体育盛会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空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集团的抵制令奥运会几近窒息。甚至国际奥委会内部也一片阴霾,人们开始相信,过不了多久,“奥林匹克”就只是古老的历史名词了。

有一个人例外——萨马兰奇,作为当时的新任奥委会主席,他以自己的方式领导着国际奥委会,为穷困潦倒的奥运会寻找商业逆转的机会。从破产危机到数十亿美元的赞助和电视转播权收入,五环旗下的商业奇迹几乎可以看做是全球体育营销的典范。

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作者麦克尔·佩恩向读者讲述了那段艰难捍卫奥林匹克尊严和理想的故事。通过诸多直接触及真相,甚至揭开内幕的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体育商业领域的一段精彩的传奇。

08

《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马库斯·奥斯特瓦尔德

对于设计师来说,有没有比为奥运会创造一个身份更大的挑战?每个场馆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将民族精神和国际趋势与奥林匹克友谊、团结和公平价值观相融合。这是第一本以“视觉设计”为中心来梳理与探索现代奥运会历史的著作。

国际奥林匹克历史学家协会秘书长Markus Osterwalder致力于奥运会的视觉研究已近三十年,并拥有丰富的奥运收藏。书中,他不仅细致整理了奥运标识、吉祥物、奖牌、制服、门票、行李标签、海报、纪念品等设计的方方面面示例,使观看者和读者能够充分掌握每届奥运会的形象设计;也介绍了企业形象与品牌设计领域激动人心的发展。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部分书页展示

1个想法,2卷本,5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60名设计师,1600页,6500张图片和100万小时的研究……这些章节包括惊人的事实和关于谁创造了什么以及如何创造的故事。如此丰富详实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值得每一位设计从业者或爱好者珍藏。

09

《67枚奥运奖牌》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 若昂·梅代罗斯[英]

一个国家的体育成绩如何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发生质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仅获得一枚奖牌,而在20年后的2016里约奥运会,英国则获得了67枚奖牌。英国体育为什么会一步步崛起呢?在英国体育崛起的背后,还有什么人在默默地做出贡献?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科学与体育交织在一起,一个由体育科学家、教练等人组成的群体,如先驱般创造出诸多全新的方法,而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体育领域中最核心的问题:何以制胜?

全书包括22个英国体育崛起背后的故事,从足球到钢架雪车,从F1方程式赛车到场地自行车,从壁球到曲棍球,书中讲述了多个人们熟知的体育项目崛起背后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英国体育崛起的脉络。

10

《金牌之路:奥运冠军是如何炼成的》

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迈克尔·约翰逊[美]

迈克尔·约翰逊出生于1967年,是美国田坛巨星,4枚奥运金牌和9枚世锦赛金牌获得者。他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会(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拿到200米和400米这两个项目冠军的男运动员,他创造的200米世界纪录,在保持整整12年后才被打破,400米世界纪录尘封17年后,才被打破。他参加的所有奥运会及世锦赛比赛只拿过金牌,没有一枚银牌或铜牌,享有“阿甘”美誉,是世界短跑传奇运动员。

这本书以迈克尔·约翰逊成功的运动经验、执教经历和演讲内容为基础,结合了他对过去40年来不同运动项目奥运金牌获得者的采访内容,建立起了一座汇聚了奥运冠军培养方面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宝库,对成为奥运冠军需要具备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进行了全面解读。

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化指导,更在于传达了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精神与追求,帮助读者从中获得在体育运动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东京奥运会今天落幕

哪些比赛瞬间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

属于这个夏天的奥运故事

东京奥运会即将落幕,赛场上令人动容的瞬间,不仅仅是夺冠那一刻,那些或温暖或励志的故事超越胜负,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来源:央视新闻)

/ 往期阅读/

西安欧亚学院

9本书共读月球,开启神秘探索之旅

西安欧亚学院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9本书度量文明底蕴

西安欧亚学院

他们推荐这10本书,邀你与设计深度对话

- END -

品牌传播部媒体中心

编辑| 李晓飞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陕西本科院校-西安欧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西安欧亚学院-不说再见!10本书点亮奥林匹克之光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