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特辑·走进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文以载道,学贯中西

关注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崇文尚美

敬业乐群

这里是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学院简介

Profile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创建于2004年。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本年度招生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学院现有学生1781人。

学院特色

文学研究平台——高建群研究中心

2018年,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一级作家、当代艺术名家高建群先生受聘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随后全国第一个高建群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成立,高建群文学艺术馆建成。高建群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专职教师和广大师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平台,研究中心成员编辑出版丛书《高建群研究中心论丛》(共八卷),现第一卷已面世,第二卷即将出版。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2018年文学院成立大会暨高建群名誉院长敦聘仪式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高建群研究中心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实践平台——四社一刊一报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搭建四社一刊一报的实践平台,即文学社、朗诵社、国学社、新媒体社,刊物《漠绿文学》,报纸《漠绿报》,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舞台。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的品牌专业,2020年3月获批陕西省“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人文情怀,掌握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具备较高的文艺素养、较强的文艺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案策划、行政助理、报道宣传工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是文学院的特色专业。本专业采用“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学有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及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既有较宽厚的小学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是文学院的特色专业。培养热爱儿童教育事业,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优良的幼儿护理水平和良好的音乐、舞蹈、绘画技能,并适应现代幼儿保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在各类托幼园所、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文化事业单位承担保教、教学及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名师介绍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3人。教师队伍中有6名普通话测试员,其中1名为国家级测试员。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高建群,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祖籍西安市临潼区,中国新时期文学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

高建群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后的骑士”,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1976年以《边防线上》踏入文坛,1987年以《遥远的白房子》引起文坛轰动,1993年以《最后一个匈奴》奠定其实力派作家位置,并与陈忠实等其他陕西作家一起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2003年以《胡马北风大漠传》再次引起轰动,并应邀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以《游牧文化与中国文明》为题演讲。作品分获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和国家新闻出版优秀图书奖等。2004年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年度中国散文十佳,2005年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影响的中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最后一个匈奴》《我的菩提树》《大平原》《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六六镇》《大顺店》《东方金蔷薇》《胡马北风大漠传》《相忘于江湖》等。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蔡静波,男,陕西华阴人,文学博士,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顾问,渭南市皮影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院长。

曾先后在《陕西公安》、《陕西人口报》、《渭南日报》、《华山文学》等报刊发表译文10余篇;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历史地理论丛》、《西域研究》、《宁夏社会科学》《名作欣赏》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喜剧世界》、《陕西人口报》、《延河》、《共产党人》、《西安法制报》、《渭南法制报》、《华山文学》、《西岳》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等作品30余篇;出版译著《域外幽默》、《冬恋》2部,学术专著《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唐代小说研究》2部,散文集《雨中漫步》、《斋中漫语》2部,电视剧本《诉前调解》1部,主编《秦东先贤》1部、担任《李十三研究》副主编、《秦东历史文化研究》(2011、2012、2013年卷)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当代秦东文学、民俗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肖自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教授,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专职教授。主讲《课程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古风,男,陕西延长人。中共党员。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扬州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古风教授荣登三个排行榜。在《文学排行榜地域分布》榜单中,江苏省共入选39位学者,古风教授排名第4位;在《文艺理论排行榜》中,全国共入选103位学者,古风教授排名第12位;在《文学一级学科排行榜》中,包括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和文艺理论3个二级学科,全国共入选100位学者,古风教授排名第36位。

古风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教学研究,近年来又扩展学术视野,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中外比较文论和东方美学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因此,他在“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路,其代表作有专著《意境探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和论著《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等。他还参编了《文学人物鉴赏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写作艺术大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和《辽金元诗话全编》(全四册,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等书,主持翻译了《跨越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有5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诗刊》、《读者》、《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网的“教授文集”重点选入20篇论文,点击率颇高。其《意境探微》一书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被誉为“全国意境研究的带头人”。

古风教授曾主持和完成省教育厅课题2项,扬州市课题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211重点建设项目”子课题1项。曾获优秀科研成果奖16次,其中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第二届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文学评论》2001年度全国文艺学优秀论文提名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校级科研优秀成果奖5项。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马至融,男,曾任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专职教授。全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在中国青年、中国社科文献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有:《文学审美学》《审美与文化》《新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影视艺术论》《留学与中国社会发展》《海潮回流:海外华侨与广东改革开放》《广东留学史》等10多部。

在文艺报、学术月刊等报纸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文章有:《文学的审美特质与审美对象的多样化形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走向新时期的现实主义》《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构筑的落脚点与归宿地》《现代文化系统中的解放区文化》《理性意识:路遥小说的炽热点》《故事的滋味》《亮开一个黄土高原的自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情结》《寻找属于自己的味道》《陕北文化的沉积与陕北文学的审美风范》《北方情绪》《低调的力量》《质感的美力》《光影的感悟与文化的力量》《民俗的魅力》《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香山文化精神与近代中国留学现象》《近代华人留学现象与古香山地缘关系》《开放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开放的中国特色文艺理论》《路遥人生文学的审美价值》《霍竹山叙事长诗梁家河:不尽心歌信天游》等70多篇。

发表报告文学《寻找可能的辉煌》《生命道法》《拾玉人的历史》《脉流》《路的渴望》等20多篇;撰写拍摄省台播出各类电视专题片《永远的旋律》《汉纸气象》《塞上教书人》《灭荒之神》《希望的热土》等30多部集。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孔岩,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兼职教授。2015年当选延安市女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主要讲授《语言艺术与人际沟通》、《外国文学》、《女性主义理论》等课程。曾多次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教职工演讲比赛一等奖,延安市四项基本技能比赛一等奖,延安大学四项基本技能演讲比赛一等奖,延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延安大学教授风采讲课比赛第一名等荣誉。主持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延安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教学成果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延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朱联营,男,汉族,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教授、学报编审。1982年1月延安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留校从事学报编辑工作,1988年3月至1989年8月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研究生班学习,以后回校继续从事学报编辑出版工作,1999年晋升编审。2004年起兼任文学院新闻传播学教职,2006年转评新闻学与传播学教授。2010年4月赴中央党校参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1991年起曾先后担任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学报副主编、常务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科学版)》编辑出版与经营管理工作,刊物获得陕西高校优秀学报和优秀编辑部荣誉。本人两度获得陕西省教育厅、出版局高校优秀编辑工作者荣誉。2011年获得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教育厅“陕西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荣誉。

兼职从教十几年,为学校新闻学与广播电视学专业12届学生开设主讲了“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网络新闻学”、“中外广播电视史”等专业课程,指导了60余名本科毕业生论文。曾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主持完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传播思想研究”等省教育厅与校级科研资助课题4项。2000年合作出版《中国期刊发展史》专著,《光明日报》、《编辑学刊》等报刊予以了介绍,并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优秀编辑学著作奖。“中国科技期刊及其科学文化交流传播思想源流考”系列成果、《博客新闻化原因及其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与影响》论文分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三等奖。先后在《编辑学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等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科学史通讯》(台湾)等刊摘编,部分论文先后分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一、二等奖励。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刘向斌,1968年5月生,汉族,陕西省靖边县人。原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先后在延安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学习或进修。2008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12月进入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3年5月出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会员、中国辞赋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秦汉文学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汉代辞赋、陕西区域文学。先后在《晋阳学刊》《青海社会科学》《西北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延安大学重点社科项目2项、延安大学一般社科项目2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改及精品课程项目6项,著有《历代陕北诗歌辑证》《西汉赋生命主体论稿》等,主编《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高校教材2部,参编《史记概论》《史记导论》《大学语文》《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等高校教材4部。

学术活动

文学院现有5门精品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教学团队。近三年申报省厅级项目9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文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学术交流。“文法论坛”和“青年教师论坛”是文学院坚守多年的两大学术交流平台,曾先后邀请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长江学者”张新科、陕师大博导赵学勇、黑维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向阳等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及学院在职教师,举办学术讲座59场。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学生考研就业

文学院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毕业生普通话过关率高达94%,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达80 %以上,为从事中小学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中400多名同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60多名同学考取了各级各类公务员,20余名学生成为援疆、援藏干部,2名学生成为国家公派教师,26名学生成为国家汉办志愿者,18名学生海外就业。在3000余名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青年才俊。白伦、慕莹校友在蒙古国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的亲切接见;曹文生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曾荣获“陕西省青年文学奖散文提名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出版散文集《果蔬园里种光阴》;王倩担任村官,被称为“最美第一书记”;毕岸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发表《感谢所有》等文学作品;冯鑫参军入伍,先后被评为优秀义务兵、爱警习武好战士、最美新兵,荣立“三等功”;黄志丽在中华起点网、写作网等写作网站发表作品四部;乡村小学“扶贫最美教师”米海琴;何秋亮、高江江等10余名援疆毕业生,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好评。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实习实践及竞赛获奖情况

文学院现有3个教师技能实训室、1个微格教学实验室、1个演播室、1个非线编实验室、1个电钢琴实训室、1个形体舞蹈训练室等八个实验(实践)教学场地,此外,声乐室、钢琴实训室等多间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文学院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成效显著。品牌学科竞赛汉字规范书写活动,连续两届分别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三等奖,中华经典诵读连续三届,多次荣获省级比赛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获一等奖和优秀奖。陕西省高校第三届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获三等奖。陕西省柔力球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西北赛区影评大赛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教师节征文二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共荣获省级以上文艺、体育竞赛奖励共18项。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文学院特色文化活动

我院现有专业社团四个:文学社、朗诵社、国学社、新媒体社。每个社团都由专业老师指导,每学期按照社团计划组织相关活动。文学社每个月举办一次主题读书交流活动,同时负责《漠绿文学》《漠绿报》的编写工作;国学社定期召开书法培训活动,每年举办“三笔字”书法大赛,并且组织学生学习以剪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技能;朗诵社定期开展朗诵活动,每年举办“中华颂”比赛;新媒体社团进行新媒体宣传,微信公众号的编写,新闻稿撰写,视频采编和剪辑。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学生作品展示

刀画类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素描类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书法类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始终追求

尚德、守法、诚实、守信、善良、仁爱的人文精神

始终坚持培养自信、乐观、自强、自立的人生志趣

选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我们在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等你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2021年9月,我和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有个约定

【招生特辑·走进学院】才·聚创新,商·行天下

温馨提示:在浏览“【招生特辑·走进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文以载道,学贯中西”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陕西本科院校-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招生特辑·走进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文以载道,学贯中西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