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郭喜平老师时,他刚见完一个从台州过来看望自己的博士毕业生。谈到当老师最具成就感的时刻,郭老师笑着说:这个时候算一个吧。
“除非出差,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或办公室,晚上11点以后,甚至有时候是12点才离开,从来没有例外的情况。”
他会给自己的每个研究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是3遍以上。至今,他已指导62名硕士生、14名博士生毕业。
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平、张松分别获得了2017年度及2018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他获得了2018-2019年度西北工业大学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2019—2020年度研究生优秀导师等称号。
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心
在采访郭老师的过程中,他提到最多的是“严谨”“责任心”。
对待科研,郭喜平老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面对材料学科的“卡脖子”问题,他心中有股在研究领域有所突破的信念,并且希望自己和团队能够为中国的材料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而他非常注重严谨和责任心。
“对我的学生,我一直重视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这一点,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工作中都很重要。”
团队学生说:“郭老师会对科研中的问题反复推敲,对我们论文写作上任何细小的错误零容忍,这些都能从平时与老师讨论问题,以及老师修改论文中体现出来。郭老师修改论文的仔细程度,以及考虑科研问题的全面性,给我们所有学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老师在团队设立了“学期值日生”制度,定期从团队中选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和研究生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协助老师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并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谈到“学期值日生”制度,郭喜平老师说,“学生较为深入地参与了团队和实验室的管理,会让他们隐隐觉得,自己得做好表率,提升他们的责任感。”
郭喜平老师团队目前的“学期值日生”马瑞同学说:“我认为‘学期值日生’能够全方面锻炼一个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做好榜样,且积累了课题组运作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提高了我与人沟通、协调处理不同事务,以及统筹规划管理的能力。”
言传身教 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作表率
采访郭老师的过程中,谈到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工作上的努力,他觉得这都是自己该做的。
教育学生时,郭老师不喜欢长篇大论,更多是以实际行动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许多对郭老师而言已经成为习惯的细节,其实一直被学生看在眼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被郭老师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所感染,从而督促自己也学习郭老师的优点。
郭老师时常告诉学生们要勤奋,而他本人也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表率。每当学生有所懈怠的时候,看到郭老师每天第一个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了才会离开,便坚持下来。
对学术研究的热爱、执着和担当时刻影响着团队的学生,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绩。
郭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问题,倘若学生做错了事情,他会用简单的、幽默的、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让学生认识到存在问题。
马瑞同学说,有时候事情多了、杂了,自己也会产生急躁情绪,然而每每这时候都会想起郭老师如沐春风、举重若轻的处事方式,就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和善、耐心地解决问题。
“郭老师安排事情时,不但教我们怎么做,还会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要我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关爱学生,带着一个有爱、和谐的团队前进
已经毕业的学生到西安出差或途经西安,很多都会到实验室看望郭老师和师弟师妹。
在马瑞同学看来,这个团队有种家的感觉,师兄师姐们回来,像是回了家,团队成员之间也非常融洽,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如此和谐的团队文化离不开郭老师平日对学生的关怀。
郭喜平老师认为,让学生做事情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可以指导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东西。
就业遇到困难的学生,郭老师会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已经在自身岗位有所建树,但工作中遇到困难,依然会向郭老师求教,郭老师每次都会欣然帮助。
在郭老师看来,为师者,有一些时刻会让人充满成就感,其中一个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和取得的成绩。
他谦逊、踏实、勤恳、和善、充满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把做人做事的大道理融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感染着学生们……他不会经常把大道理挂在嘴边,但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那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在学生的眼中,郭喜平老师就是一个有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人物简介:郭喜平,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温合金、难熔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组织性能优化;2. 现代凝固理论及技术;3. 高温抗氧化涂层制备技术。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2018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7年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
重磅预告
2021高校招生工作大幕已经拉开!
6月21日至25日,央视频连续五天发起《高招有“高招”》大直播,集纳2021高招权威资讯。
6月24日10:00,陕视新闻记者带你走进西北工业大学!戳直播间“云探校”,提前了解心仪的高校!招办老师讲解最新招生政策,更有专家解读“双一流”,为考生志愿填报来“支招儿”!
央视频直播链接:
【@全体考生 央视频高招锦囊来了!】
https://w.网址未加载/video?type=2&vid=2009834801&pid=600083067&ptag=4_2.1.0.22798_wxf
央视频微博链接:
https://m.网址未加载/7211561239/4649921770688578
观看方式:
央视频APP下载二维码
直播间二维码
★
往 期 精 彩
★
超硬核!攻克航空航天关键核心技术,这个西工大团队功不可没!
全国60余所一流高校齐聚西工大!最权威报考咨询等你来
今天,西工大2500余名师生唱响“永远跟党走”!
文案|赵勇
视频丨司哲
编辑|李锦龙
图片|受访者提供
审核|刘伟
责编 | 雷军
西工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3443473283@qq.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