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党史,奋斗正青春
党史问答第二期
大家都回答的如何呢?
今天我们一起解析答案并深入学习
回顾历史岁月
Part.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两弹一星”的基础上历时7年奋力攀登,顺利研制成功了“洲际导弹”和“潜地导弹”。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点整,在一片巨大的轰鸣声中,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腾空而起。导弹以超过音速20倍的速度迅速掠过我国大陆,经过半小时飞行穿越六个时区,到达八千多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其打击精度,相当于用手枪击中百米之外的一只蚊子。同时,今年是我国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首飞成功39年是我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洲际导弹凭借其超远程的核打击能力成为各大国军事政治博弈中最有分量的筹码。1965年3月,我国决定研制洲际导弹,并将其命名为“东风”5号。1980年初,洲际地地导弹的研制和试验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陆地首区具备了发射试验条件,海上落区也已选定。1984年10月1日,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五号”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东风五号”实现了中国洲际导弹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并获得成功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1982年10月12日,“巨浪一号”在万众期盼中出征。下达发射指令后,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直冲蓝天,尾部橘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与地……
Part.1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最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滑动查看内容)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沧海桑田,世易时移。今天,虽然这一伟大壮举已过去80个春秋了,但经过岁月磨砺和历史积淀的伟大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成为鼓舞和激励我们向着光明未来胜利进军的精神旗帜。我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就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战争胜利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一段具有深刻寓意的历史就这样精彩生动地浓缩在红军船身上,浓缩在大渡河之战中。以史为鉴,要弘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就一定要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永远不能忘记人民,不能脱离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我们党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力量源泉。
Part.18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袭击上海,驻沪的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第二天,蔡廷锴与蒋光鼐、戴戟三人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抗日通电,表示身为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抗战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
(滑动查看内容)
经过近四十日的浴血奋战,19路军苦撑月余,粉碎了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使其多次更换主帅、增加援兵。一二八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经验。由于坚决主张抗日到底,反对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愿继续与红军作战,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蔡廷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他们抵抗合围福建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这一正义行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Part.19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在1937洛川会议上提出来的。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滑动查看内容)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
Part.20
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著名演讲。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公开演讲。同年8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连载。曾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1949 年和 1962 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有多种外文译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滑动查看内容)
1938年创办的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比较正规的学校”。马列学院学员特别珍惜战时环境中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他们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此时期受到的党性教育对自己一生影响深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阐述党性理论的经典篇章就是在马列学院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刘少奇讲了共产党人为什么需要进行党性修养,怎样进行党性修养,怎样和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作斗争等。
今日份的党史知识就到此结束啦~
更多其它内容我们明天再见
和我一起(学习)吧!
聂荣臻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滑动查看内容)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重庆市江津区(原四川省江津县)吴滩乡石院子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大家都在看▼
XATUer专属PPT来啦!快来收藏吧!
只等你来!西安工大报考咨询通道全面开启“永远跟党走”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走进西安工大西安工业大学
- xatu1955 -
资料来源于新华网、人民日报、
共产党员网、人民网
网络编辑:李洋溢
编校:朱怡霏
责任编辑:仇倩倩
投稿邮箱:xggw@xatu.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