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长、原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做客“杉达大讲堂”,作题为“国际语境的中国故事”专题讲座。会场内座无虚席,讲座由校长陈以一主持。
赵启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对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们认识一个国家总是从这个国家的故事出发,逐步上升到国家软实力、国家形象。
1993年,赵启正是浦东开发的早期领导者和亲历者之一,因为积极热情地向国内外说明浦东开发的规划和宏伟愿景,被媒体称为“浦东赵”。他在讲座中结合浦东外宣案例,讲述了怎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浦东开发初期,国际上对浦东开发普遍存在质疑,然而随着浦东开发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和企业家被浦东精神所感染。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问浦东后坦言,“浦东开发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赵启正认为,故事可以驱动国家走遍世界。一个国家的故事传播得越广,世界对其了解就越多。伟大的国家应有丰富的故事。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必有取之不尽的故事。我们要通过故事来引导国际舆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形象。当你不善于讲好自己的故事时,别有用心的“假故事”就会传播,甚至让随后发声的“真故事”追不上“假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是把中文翻译成外文,还必须用心跨越文化障碍,以效果来评估我们是否讲好了中国故事。”赵启正说:“苹果比维生素片好吃。”以此比喻在国际语境中“故事比理论更有感染力”。他说:“中国故事承载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故事里必有中国人,有中国人就必有中国文化。”他认为,讲述中国要以故事为载体讲述,加强软文化的渗透力。他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要时刻记住,我们面对的是外国人,对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跨语言、跨生活习惯、跨宗教信仰、跨意识形态的障碍。
在赵启正看来,世界上有一本很厚的书叫“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4亿页,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一页。他鼓励在座师生要言行一致,做好自己的那一页,积极行动起来,讲好中国故事。
在互动环节中,赵启正一一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他认为,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才能让国家形象得到准确、正确的表达;回应自己职业生涯中“改行”时他表示,一方面是大学时期训练的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很重要,不论进入哪个行业都用得上,另一方面是“改行”的关键在于学习,要终身学习;在回答做好对外交流的关键是什么时,他说:对外交流的关键是平等,尊重对方尤为重要。
陈以一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赵启正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从浦东的开放开发切入学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从案例中了解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的艰巨性。这次报告会的内容,对我校如何办好专业、培养好人才、做好学问、拓展国际视野也有很大指导意义。他表示,杉达将进一步立足浦东,弘扬浦东精神,伴随浦东发展而成长。
来源 | 新闻中心
作者|吴知博、倪春昳
摄影|史强
制作| 窦欣然
推|荐|阅|读
多图直击!上海杉达学院嘉善校区第十届运动会开幕
杉达大讲堂预告 | 国际语境的中国故事
与你相约!杉达师生沙龙第四期大家谈“健康”
小满 | 杉达二十四节气
以爱之名!上海杉达学院征集30周年校庆标识,快来投稿
学校官网:http://www.sandau.edu.cn 投稿邮箱:sddwxcb@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