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熟悉的童谣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
上周的腊八节
你是怎样度过的呢?
有没有忙着帮家里
制醋,剥蒜,泡蒜
吃腊八面、喝腊八粥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SUSer们是怎么过腊八的吧~
诸
事
粥
全
一碗腊八粥 温暖了乡愁
腊八蒜
除了腊八,关于腊月你还知道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腊月由来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在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就有所记载。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
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好在新的一年里,让个人更有进步,也让家业更加兴旺。
除了腊八
这里还有更多腊月习俗与你分享哦!
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腊月习俗
1
腊月初八。这一天被称作“腊八”,即腊八节,最有名的就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非常多的传说,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是: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恶鬼来专门吓小孩子,偏偏这些恶鬼就怕被红豆打,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后来腊八这天人们会用红豆煮粥。
2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这一年来人间家庭情况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送灶神,吃灶糖。传说古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乱说话,就准备很多灶糖给灶王爷,用糖黏住他的嘴。
3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的灰尘,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因“尘”和“陈”谐音,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古代家具造型复杂,当时都用柴火烧水煮饭,因此家中灰尘比较多,可想而知家家户户都卖力打扫屋子时的场景有多热闹。
4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要吃豆腐,“腐”同“福”,所以有“接福”的意思。现如今这个习俗都很少有人知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门、窗户上贴“倒福”,也有接福之意。
5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日子,在古代过年是一定要吃肉的。即使再穷的人家都要做一点儿红烧肉来吃,因为“肉”寓意“富裕”,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吉祥的美好祝愿。
6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是专门用来上街置办年货的日子,即使是那些在腊月二十六没来得及杀猪羊的家庭,二十七也得在街上买到过年时要用到的肉类、果蔬和其它用品,所以这一天的集市会非常热闹。
7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古代人就要开始做各种花色样式的糕点、馍饼了,不同于现代人有发酵粉这种神器,古代人只能老老实实等着面团自己发酵,所以得耗上好几天时间。这天开始制作的发面会在正月初一派上用场。
8
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是除夕前最忙的一天,这一天除了要确定过年时需要准备的各种衣事祭品外,还需要上坟祭拜祖先。当祭拜完祖先后,紧张而丰富的除夕节前准备活动就暂时落下帷幕了。
9
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即为除夕夜,这一天人们要吃“大鱼大肉”的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等。古代关于除夕有这样一个传说,即:年兽在年末时都要出来捣乱,但是人们知道它害怕爆竹,于是家家户户放爆竹来驱赶年兽,年兽被吓跑后人们就会说:“又熬过一年了!”如今人们已经不再害怕年兽,为了保护环境,放鞭炮被用各种各样丰富的娱乐活动逐渐取代。但只要有家人的团聚、洋溢的幸福,过年的气息就永远不会消减~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虽然有太多事吸引着我们的关注,但也请大家短暂地放下手机,重温腊月的韵味,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起期待美好新年的到来。
亲爱的SUSer
这个腊月
你过得开心吗~
图片来源:SUSer、网络
文案:都秋羽、周彦宏
排版:苟小倩
责任编辑:黄勇、刘思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