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新获重大项目数全国第12!

华东政法大学,艺考

华东政法大学

2020-12-09 22:19:12 文/谢烨华 图/洪雅萍

关注

喜报!

我校喜获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华东政法大学

在近日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中,我校喜获6项立项。据统计,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并列全国第十二。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

(以项目编号先后排序)

华东政法大学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统计

(来源:软科)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数字社会的法律治理体系与立法变革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马长山教授

本项目立足“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探索数字时代的法律变革和法治转型。共设五个子课题,主要有三大研究任务:

其一,数字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在机理与运行逻辑。当今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甚至颠覆了人类生活,促发了从工商社会向数字社会的总体转型,基于此形成了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技术赋能与权益平衡、算法决策与代码规制、信息控制与保护、平台自治与治理等基础上的法治化治理,展现了数字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时代诉求、内在机理和运行逻辑。

其二,数字社会法律治理体系的“三维”构建。即基于“数字社会空间”的“场域”维度,来研究网络空间、商业平台和基层网格化的法律治理体系;基于“数字社会行为”的“行为”维度,来研究数据信息处理行为、区块链应用、算法决策、自动驾驶等的法律治理体系;基于“数字社会纠纷”的“秩序”维度,来研究在线纠纷解决(ODR)、智慧司法和基层矛盾化解中的法律治理体系。从而深入挖掘数字社会的法律治理机理,提出数字社会法律治理体系的三维构建方案。

其三,数字社会的立法变革与法律治理体系实施。构建数字社会的法律治理体系,就应按照数字社会的理念和原则进行立法变革与制度创新,塑造相应的法律治理体系实施机制和智慧司法生态,促进数字社会法律治理体系的秩序转化,探索数字法治建设的“中国路径”,实现从现代性法治向数字法治的转型升级。

华东政法大学

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 王沛教授

早期中国法史框架基本以出土法律文献为基础而构建。只有全面整理研读甲骨、金文、简牍法制史料才能突破本领域研究之瓶颈、厘清传统中国法制演进的宏观线索,继而准确认识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及其世界价值。

本项目汇聚各方专家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对甲、金、简牍法制史料进行准确遴选、深入释读,结合各种历史信息考辩中国法史研究中的关键性难题,这其中包括:早期中国法律的成文化与法典化问题;秦汉律令的起源及演变问题;早期中国司法制度的形成与演进问题;早期中国刑制的起源及演变问题;商周至东汉的法律思想演进问题。

本项目注重将甲、金、简牍法制史料作为整体加以考察分析,以集体攻坚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文献的搜集、释读、解析与通考工作,最后形成方便学界利用的多卷本工具书、专著以及检索功能较强的专业数据库。

华东政法大学

国民卫生健康治理法治化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 郭为禄教授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但是这项战略要能落地,必须依赖法治的保障。在构建国民卫生健康治理法治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该体系的价值目标,从宪法、健康中国战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及健康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这个价值目标应当是“人民健康优先”。

其次,在构建法治体系的框架时,要与健康中国战略保持一致,紧紧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几大重点领域,形成法律规范及治理体系。

再次,要充分吸取本次抗疫中的经验教训,补足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应急法治的短板,通过法律的“立、改、废、释”化解防控中出现的法治瓶颈,并建立一套保障法律实施的问责体系。

最后, 要确立国际视角,以“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为主轴参与国际卫生健康法治建设,以健康权这一世界公认的基本人权为纽带实现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协调一致,并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最终达成世界人民健康和我国人民健康的高度统一。

华东政法大学

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叶青教授

本课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详细阐释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时代价值与核心要义,重点研究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根本要求,科学分析国家安全法治实施措施的现实问题与实践需求,充分把握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为科学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建设提供思路与对策。

本课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为根基,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逻辑体系和实践要求。

第二,以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运行协调问题为切入,深入研究涉及国家安全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刑法与行政法、法律法规与党内法规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协调问题。

第三,以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体系适用问题为导向,以法律规范为起点、以法律解释为工具、以利益平衡为原则,全面分析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在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领域适用问题。

第四,以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实施保障问题为基础,全面阐述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在国家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功能与关键作用。

第五,以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立法完善为目标,提出加快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优化路径。

华东政法大学

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刑法体系的理论创新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 刘宪权教授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相继出现、发展与普及,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呈现出虚拟化、多元化、风险化的发展趋势,这也给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和刑法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解决大数据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风险控制策略问题,建构全局性、系统性、协调性、渗透性、有效性的社会治理与刑法规制体系,课题在深度把握网络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从网络时代社会治理与刑法规制的困境及应对思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网络时代刑法规制理念的理论创新、网络时代刑法与其他法律衔接机制的理论创新、网络时代刑法规制体系的检视与完善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并以技术变革的前瞻性视角,结合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建构与完善网络时代背景下涉网络违法犯罪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刑法规制体系,进而从具体法律规制与法律保障措施的角度设计保护国家公共领域和公民私有领域免受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立法、执法与司法机制。

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法治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项目首席专家 贺小勇教授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具体举措。

历史证明,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宗旨、建立在规则基础上、以规则为导向的争端解决机制、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的国际法治促成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对外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亦得益于国际法治。国际法治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总体方案》刚出,国际上就有学者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否符合WTO中的原则以及中国入世承诺的质疑。当然,当前的国际经贸法治已远超WTO范畴,国际经贸规则正以不同的途径重构,哪些规则会成为未来国际法治的核心规则?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否/能否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如何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凝练与提升,使之成为创新性国际规则或理念,为全球经贸法治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推动国际法治迈向更高层次?

这是中国面对国际法治遭遇重大调整时所应有的大国担当,也是如何统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重大现实与理论课题。

源 | 科研处

部分编辑 | 姚夏洁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也可以看看这些

都是用热爱制作~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哦!)

20年身在一线!他说“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妈妈”!

华东政法大学

今天,华政人在中山公园出圈儿!

华东政法大学

她为183名学生制作专属书签!还曾跨年夜在高架飞驰!

华东政法大学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赞!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上海本科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东政法大学-华政新获重大项目数全国第1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