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以上的每一段话,上一句是鲁迅先生的著述,下一句便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
一前一后,朝花夕拾。“龙盘虎踞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近百年之隔,在历经沧桑巨变之后,读来竟有着一脉相承的玄机,令人不禁觉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发源得比我们所想象更早。
追寻着这源远流长的初心,小关团队来到了山明水秀的绍兴。这里看似与他处别无二致的车水马龙间,却透着古朴与从容。小河石桥,白墙黑瓦,既点缀着今日现代化的城市,也诉说着清秀的往昔。迅捷与舒缓,继承与创新,倒也相映成趣。
(微信小关团队在百草园的合照)
百余年前,一位以思考与呐喊见长的先生在这里出生,他一生经历了无数风云变幻,却总是山回路转,似乎不见一点希望;在他辞世之际,他深爱的热土正经受着外敌铁蹄的践踏,日甚一日;今天安乐怡然的景象,他终究是没有见到。
旧日时同样有悠然的乌篷船、醉人的黄酒,但也有精神胜利的阿Q、茫然无依的祥林嫂、自欺欺人的孔乙己、劳碌一生的闰土,他们之于少年鲁迅或许是一墙之隔,却似乎有层可悲的厚障壁。
但在隔绝之余,鲁迅身上总有种纽带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在民族沉疴难愈的时候,这种联系就愈发强烈。
于是他走上前来,时而战斗呐喊,时而荷戟彷徨,横站在战阵中央,直至倒下。他沉睡不醒后,人们称他为民族魂。
(鲁迅故居前的“民族脊梁”影壁墙)
先生遗言谈到,他死之后“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他写了太多入木三分的文章,身后却希望人们尽快遗忘他,这其中是清醒到冰冷的痛楚。先生的文字像一把锋利、尖锐的手术刀,剖析同胞的国民性和当时的社会,同时也剖析着自己,那是加倍的痛楚。
那时的中国身处变局的漩涡中,却依然做着断断续续、饮鸩止渴的迷梦。大多数同胞麻木不仁,沉默着同崩坏的社会一道滑向深渊;有的人则爬了起来,因被割裂的传统感到矛盾,因被扼杀的手足感到悲悯,他们最终选择呐喊和战斗,想在长满荆棘的黑暗中为民族摸到一块立足之地,浑然不觉自己的双手已经伤痕累累。
绝境中的挣扎终究没有白费,许多先驱者耗尽力气倒了下去,他们的希望和思考被继承下来,那是一个在成立伊始只有五十多位成员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后解放了中国,中华民族的长夜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在流血牺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对前辈的见解有了更清醒、深刻的认识: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铿锵有力的话语从人民大会堂发出,回荡在这片经历了蹂躏和复苏的土地上,恍如隔世。同当年那位隶书一字胡先生的言辞一样清晰、有力,这是民族脊梁的声音;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声音更为洪亮、自信,是世界为之震撼、信服。
从民族复兴的初心到国富民强的今天这百余年里,人民从蒙昧到觉醒,缔造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走在他们最前面的中国共产党,会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更加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提供照片 微信小关团队)
(撰稿&责编 微信团队优秀成员 建勖)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