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有这样一所大学
她于寸土寸金的市区之中
独享“风情庭院”“滨江园林”
她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一集中
“早稻田大学”的取景地
立于黄浦江畔的她
被校友们亲切称作“上理滨江森林公园”
她就是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鸟瞰图
电视剧《觉醒年代》取景地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文化园
百年大学
从1906到2021
上海理工大学历经百年风雨
拥有百年工程教育历史的她
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沪江大学鸟瞰图
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
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
在这样一个校园里
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
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这是沪江大学当初选址的初衷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
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
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
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
德文医工学堂(今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学校的百年工程教育
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于德文医工学堂内
开设的工学堂电机科
德文医工学堂内的工科讲堂
(今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图书馆)
1928年
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
他将沪江大学从“在中国的大学”变为“中国的大学”
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
1938年
为抗日救亡奔走的老校长刘湛恩不惜以身殉国
用热血践行了“广义的、建设的、纯正的爱国心”
沪江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
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
1922年,中法两国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
1996年
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
并沿用至今
上海理工大学揭牌
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群星璀璨
在上理工军工路校区的交通示意图上
湛恩大道、志摩路、尚思路、思勉路
……
以上理人命名的道路
已有数不清的上理学子走过
信义勤爱 思学志远
简简单单的8个字
早已成为上理人的精神内核
刘湛恩铜像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李公朴
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雷洁琼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
教育家朱经农、经济学家章乃器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
著名现代诗人徐志摩、国际法学家倪征燠
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浩青
金属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壮麒……
百年上理群星璀璨
孕育出无数能人志士
强国有“理”
建国伊始,百业待兴
“办好新的大学,为社会主义服务”
上理人牢记周恩来总理嘱托
在新中国建设大潮中
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光荣使命
他们奔向东北、转战西南
奉献于“三大动力”“大小三线”建设
以绵亘初心
贡献青春之力量
襄助国家之伟业
1953年,学校在全国首设锅炉制造、汽轮机制造、
内燃机制造三大专业
1954届大批毕业生赴上海汽轮机厂,1955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6MW汽轮机,并主导了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电站汽轮机的设计、制造
1978年,我校戴兴庆教授团队自主研制“一秒数字式光栅光学分度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刘高联院士团队(图中)在国际上首先完整而系列地建立三元流动的正命题、反命题和杂交命题的变分原理和广义变分原理族,获1982年机械工业科技奖励一等奖和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上理人始终秉持“科教兴伟业”的执着信念
在罗布泊腾起的蘑菇云里
在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的航迹里
在核电建设、三峡工程的跃迁里
在走向空天、深入大洋的征途里
在高铁一路驰骋、大飞机凌空而起的“大国工程”里
用执着搏击风浪,用信念追逐梦想
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
都有着上理人的身影
我校完成我国首台航天冰箱研制,伴随神州系列飞船进入太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姚福生院士(图右)领衔成立国内**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2005),被称为“中国南方的虚拟制造中心”,承担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助力C919成功首飞(2017),服务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2020)
我校科研团队助力中国高铁提速之梦
我校科研团队推出新冠病毒多通道快速检测设备,为“战疫”贡献科技力量
聚焦医工交叉,我校科研团队研发的医用缝合针实现国产替代
我校团队参与研发的深海资源开采核心装备关键技术打破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如今
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抗击疫情
上理人始终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
上理人始终秉持民族大义,饱含爱国情怀
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共奋进
上理大家庭共同为祖国歌唱
“奋进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上海理工大学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
斑斓四季
在这“理”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四季更迭,风景如画
春日
樱花盛开如云霞漫天
清风渐起
花瓣慢摇
从窗里望窗外
朵朵荆桃好似染上了阳光的颜色
夏日
树木郁郁葱葱
蝉嘶鸟鸣伴着繁星点点
消解着盛夏浓烈的暑气
秋日
银杏如凤蝶
翩翩起舞轻落在黄昏的校园
那条一边夏木一边秋叶的道路
见证着莘莘学子的青春活力
冬日
细碎的日光透过树叶的间隙
洒下斑斑驳驳的树影
映在红墙古厝上
沪江文化园里
三两少年结伴漫步
笑意爽朗
探寻多元文化的印记
这座百年沪江园
没有在时间的长河里蒙上岁月的痕迹
反而在时间淬炼下更加熠熠闪光
岁月如流
时代孕育了你
你培育了我
今天
上海理工大学
迎来了115岁生日
上理工始终坚持“追风赶月莫停留”
愿:年年桃李,岁岁芳华!
来源丨新闻中心 沪江通讯社
文丨潘奕帆 杨煦涵 王博
排版丨王博
责任编辑丨王博
上海理工大学115岁生日快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