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上音
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多个项目获得2021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1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 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研究 | 刘英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
2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织技法研究 | 姜之国 |
3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 20世纪初期上海早期戏曲录音的音乐形态研究与文化阐释 | 张玄 |
4 |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 人工智能辅助音乐疗愈项目——情感分析与音乐疗愈作品创作及其应用 | 钱仁平 |
5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俄罗斯现代和声分析体系研究 | 彭程 |
6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 贾达群结构理论及音乐创作研究 | 苏潇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用于资助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和培养文化艺术科学人才,重点支持关系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支持有利于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科学体系建设研究,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支持对艺术科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建设等。
20世纪初期,西方多声技法开始传入中国。中国音乐中的多声部音高组织技法一开始就面临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问题,这两者的交融又构成了中国现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中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曲家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结合的探索更加立体多维,可以说,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在“补课”的基础上逐渐与西方世界同步,并在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元素结合方面形成独特个性。《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织技法研究》课题以这一时期中国作曲家的音高思维与技法为研究对象,以音高组织各方面的视角切题不同作曲家的个性化音高技术手段,在个案研究基础之上概括共性的音高组织原则及其个性化表现特征并完善相关理论建构,为理解中国当代音乐作品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表演、教学、传播等提供参考。
《20世纪初上海早期戏曲录音的音乐形态研究与文化阐释》聚焦以“劳弗特藏”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初上海戏曲录音,通过对录音的记谱、整理和音乐学分析,进行唱腔特征、曲牌来源、声腔辨识、伴奏和鼓套子等音乐形态的分析、考证,以此回溯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戏曲音乐的文化生态。该研究试图通过记谱和对有声资料中声腔、板式、润腔、调高、腔词关系和伴奏等要素的解析,复原大量二十世纪初叶戏曲音乐的有效信息,激活对这一时期包括戏曲音乐在内的有效研究,解决创作、表演、音乐行为、演剧传统以及审美特点等问题。并将“劳弗特藏“中记载的戏曲音乐资料作为海派戏曲诞生的”先声“,探讨其对其后“海派戏曲“的真正诞生所留下的文化含义。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文化和旅游发展重大战略引领和各地方现实需求为导向,推动行业技术集成应用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音乐疗愈项目——情感分析与音乐疗愈作品创作及其应用》课题以项目负责人钱仁平教授、于阳教授,与周湘林教授、刘灏教授以及沪上各医院的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形成团队骨干。该课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通过对大量音乐进行分析,建立庞大的音乐数据库;整个数据库将通过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针对患者所需求的特性情感音乐进行大量的专项训练,整个系统将对患者的信息以及情感层面的信息进行记忆并且应用于当前的输出计算中,从而生成具有特征性、针对性的“音乐治疗处方”。该课题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音乐疗愈作品的创作,真正实现“一患一方”,“一患一曲”。同时,该课题也将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疗愈、音乐分析以及作曲领域的应用方式,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和声分析是和声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体音乐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学者自19世纪起逐步建立了庞大而全面的和声学学科体系,和声分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及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粘合剂”。其中,现代和声分析体系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备且具有广泛适用性。
《俄罗斯现代和声分析体系研究》课题重点对罗伊特尔施坦、霍洛波夫、季亚奇科娃创建的现代和声分析体系理论性、实用性的系统化构建进行研究,同时探索不同体系在我国相关领域的扩展性与适切性。与上海音乐学院硕博课程《现代和声分析》教学相结合,为针对西方及我国现代音乐的和声理论研究、和声分析实践、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当代音乐研究方法论的完善提供借鉴,充实我国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文库。
《贾达群结构理论及音乐创作研究》以导师贾达群教授的理论研究与作品创作为依据,围绕其提出的“音乐结构分析学”、“结构对位”等结构概念和大量体裁各异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其研究意义与价值将观念与分析实践切实结合,形成独到可行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新的分析方法分析其音乐创作,旨在探寻技术特征和表现功能,最终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出结构理论特征。课题组成员将在个案研究、系列研究、综述概括、作曲家自述分析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进而实现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构建中国特色音乐分析理论体系奠定基础,通过音乐分析,获得更多的更好的创作技巧,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对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科研处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赞与在看,两个都点才是真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