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生纪 | 合肥一中章悦茗:愿做钝感而温润的人

复旦招生,艺考

复旦招生

2021-8-19 15:50:51 文/孟若熙 图/董翔宇

关注

复旦招生

复旦招生

【个人简介】

章悦茗

高中毕业于合肥一中

复旦大学2021级人文科学试验班新生

结缘卿云:

一路温润的随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遥想,14岁时,偶然接触《尚书禹贡》中的《卿云歌》,只觉质朴烂漫、顿挫有声,便抄写背诵。

难忘,中考前要求写一句自我激励的话,想了半天,竟写下一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犹记,16岁时甫一进班,互不相识,我在课前演讲介绍《卿云歌》—— 朗诵着古老的旋律,从尧舜禹的传说,到北洋政府时被选为国歌,再谈到脱离震旦、复兴中华——同学们听得入神,我亦是心潮起伏。也是由此,老师和同学们开始认识我、了解我、使我逐渐融入班集体。

你问我早就向往来复旦大学读书吗?竟一时语塞。因为啊,她早已深深驻进我心底,若隐若现而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褪去炽热而迫切的渴望,更多的是静待与心底的微澜。

当录取的页面弹出,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或许,我与复旦大学,真的有几分缘分吧。

复旦招生

逐梦卿云:

一场锤炼钝感的修行

三年高中生活波澜起伏,可以使敏感的人变得钝感,使波浪变成平常。

三载光阴在脑海里倒带,往事如潮涌,竟一时无处下笔。记忆的碎片翻滚:此起彼伏的成绩、接踵而至的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台孤独的垂泪、那些不忍与不舍、那些刻骨铭心与淡然释怀、那些如诗又如戏的偶然,都过去了。当千钧终化为烟云,我也终于完成了逐梦卿云的修行。

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三下学期。时间紧迫,我也愈加分秒必争,不敢松懈。然而,模考成绩却如同开玩笑般,一次低过一次。每次出分后,我都必须进行“自我心理建设”才能拾回勇气,继续躬耕。

早读40分钟,大课间20分钟,午饭后20分钟,午休后20分钟,小课间15分钟,晚自习结束后20分钟,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我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现在脑海中仍是冬日清晨戴着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背书,是午后空旷食堂里伴着“新闻30分”整理数学笔记,是午休铃响后从床上弹起、睡眼惺忪地赶到教学区背历史,是晚上睡前一边康复抬腿一边复习地理。我从未超过12点睡觉,也从未“书山题海”,只有坚持了两年、甚至三年的日复一日,紧锣密鼓,巩固复习。

然而,年级20名、30名、40名、50名……高三下学期,模考排名如等差数列般下滑,越努力,越下滑,积攒的信心一点点消退;当同学们开始越熬越晚,当联考集训的热潮越涨越高,一丝自我怀疑在心中游移;当同伴们辗转于各色招生宣传、讲座活动,当有些老师得出 “都定型了”的结论,无望似要将我吞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可能,经年累月的习惯有了惯性,我仍是继续着自己常年的节奏。伴着苦闷、忐忑与不甘,继续背书、整理、复习,继续12点前睡觉,继续去食堂排队吃最爱的河粉。学着去遵循内心的平衡,学着在感性的漩涡中抢救回一点理性,学着过滤无意义的念头与杂音。感谢家长与老师们的支持,一百多天很难熬,但也竟如流水般过去了,我心态平稳地完成了高考,考出三年最好成绩。

一场锤炼钝感的修行,至今令人难以忘怀。面对成绩下降、周围的干扰、各种嘈杂的言论,或许比的就是谁更能淡化干扰、保持钝感、锤炼内心、信念不倒。这许多许多人和事,让我由迷惘变得坚毅,由浮躁变得沉静,由敏感变得钝感,由钝感生勇气,如莽莽苍原上愈燃愈烈的火焰,如狂风暴雨里划开黑暗的闪电,弹指一瞬,回首蓦然,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复旦招生

抉择卿云:

品温润文字,悟钝感生活

填报志愿时,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我其实都有更多的选择,思来想去,心向往之的,仍是复旦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因为喜欢中国语言文学。我的语文考试成绩并不拔尖,但从小喜欢阅读、写作,也曾写过一些稚拙的文章,文风朴实无华,却也曾有幸受过老师的赞赏,美言曰“内容取胜”。

翻阅书籍,中国语言文学在我心中,是钝感而温润的。从先秦时期的质朴烂漫到汉唐盛世的恢弘华美,从清末民初的思想锋芒到建国以来的新潮涌动,中国文学的包容与张力,中庸与开拓,钝感与温润一脉相承。

或许你会问,文学怎么会是钝感的呢?“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文学作品是最敏感的啊!一己之见,文人用敏锐的触角感知生活,却多用一颗担荷的大心脏包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敏感而入,钝感而出。贬谪流放之孤,剥开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鲜果中;辛勤劳作之苦,溶释在“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腊酒里。“寒梅著花未?”梅枝勾起的乡愁随一首小诗寄回故乡;“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邯郸的冷夜唤醒思亲的万千思绪。情之所至,聊表心声;波澜过去,生活平静如昨,日子依旧在安然流淌,是中华文化强大钝感力的有力见证。

强大的钝感力,如同坚硬的盾,抵挡了琐碎繁冗的不快与伤害。多少苦闷与彷徨、艰辛与愤懑,都消逝在含蓄的只言片语中。并且,钝感的盾牌使人勇敢,心底存有的希望为苦难包浆,让一平一仄带有温度,因而下笔便动人,为文便温润。温润的文字如同静置的茶,闻之清淡,细品又韵味无穷;如同湖畔的风,最微弱之时依旧饱含水汽,因而冷静却不轻浮;如同秋日暖阳映照下浓烈颜色的梧桐叶,洗净浮华,映染绚烂的天际线,书写炽烈而永恒的史诗。不论是平淡而温润、哀婉而温润、激愤而温润,还是轩昂而温润,终归于钝感而温润。

复旦招生

抉择卿云:

品温润文字,悟钝感生活

未来在复旦的日子,我愿努力做一个钝感而温润的人,走近厚重而时尚的申城,信息将涛涌而来,生活会丰富多彩;跻身复旦这一片繁星闪烁的天空,每一个角落都散发迷人光芒、令人向往。我愿踏时代巨浪,承担新时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参加活动以磨砺心志,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校园生活。但,置身繁华而不迷失,尽力前驱而不盲从,心存棱角而不冒失,每日都能静心读一点书,对周遭葆有一份钝感,为人多一些温润,是我对未来自己的期望。

《史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卿云已见,心怀感恩,唯有向前。

【稿件征集】

【旦生纪】栏目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故事背后,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

来吧,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为后辈引路,也替自己留份回忆。

投稿说明:

1.征稿对象:复旦大学2021级本科生

2.稿件内容:自我介绍;选择复旦的原因或与复旦的故事;高中学习心得或值得纪念的事;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随稿件附上清晰生活照片和配图(至少2张)。形式不限,字数2000-3000字。

3.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

admission@fudan.edu.cn

邮件主题命名为“【旦生纪投稿】姓名-毕业中学-录取专业”

复旦招生

图文 | 章悦茗

编辑 | 张佳燕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上海本科院校-复旦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复旦招生-旦生纪 | 合肥一中章悦茗:愿做钝感而温润的人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