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大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期新鲜出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8-07 17:34:37 文/沈雅雯 图/白梦洁

关注

编者按: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为了更好展示青年学子实践的成果,202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第二期已顺利出版。本期简报介绍了上应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出行的近期成果,涵盖了知行百年专项、知行在线新经济专项、知行人民城市建设专项、知行五个新城专项、知行浦东专项、知行乡村振兴专项、三下乡专项7个版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锲而不舍的努力也终会换来收获。

重要提醒: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请严格服从各地疫情防控的统一安排,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知行百年专项

01

寻访红色经典步道 探寻红色出版足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寻迹团”的成员们来到上海市黄浦区开展主题为“探寻红色出版场所”的实践活动,通过游学形式探寻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出版足迹,感悟建党精神。

团队先后参观了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221弄12号的又新印刷所旧址、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221弄14号的原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之一的旧址、上海新天地《印迹—一百个版里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特展。期间恰逢上海电视台节目组拍摄,两位成员接受了采访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又新印刷厂出版发行了第一个全中译本《共产党宣言》,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激励我们致敬历史、勿忘初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印刷厂为中心,沿着红色步道探寻红色编辑部旧址以及其周边的历史遗迹,亲身感受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血脉,感悟“建党精神”的丰富历史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梦圆 供稿】

02

走近毛泽东与瞿秋白 寻找红色出版实践精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学社“红色寻迹团”以“红色出版人”为线索,走访参观了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与瞿秋白故居,学习建党早期红色出版人的革命实践成就,感悟红色出版人的革命精神。

在茂名北路120弄的毛泽东旧居,团队成员了解到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已经担任过《湘江评论》、《大公报》等多个红色报刊的编辑;在延安主持编辑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等中国共产党的文献集,为党史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与理论指导。在虹口区山阴路133弄的瞿秋白故居,团队成员了解到瞿秋白在五四运动时就与友人编辑《新社会》,后又成为《晨报》特派记者,1920年前往莫斯科学习马列主义并缘此而走上职业报人之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实践中,团队成员被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意志与心怀家国的胸怀所打动和激励。后期,团队成员将在党史挖掘学习中发挥实践精神,宣传建党早期红色出版人的革命历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莫媛洁 供稿】

03

学习革命先烈 争做先进青年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12日至14日,机械学院知行百年实践团队来到冯志祥和冯雪峰两位革命先辈的故乡——浙江义乌神坛村开展实践走访。冯志祥先辈的女儿冯锦延、侄子冯潮忠以及侄孙女与团队同行,为成员们进行的全面细致的讲解。

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先后去往冯志祥、冯雪峰先辈的墓地与纪念馆,为逝者默哀并献上鲜花,以表达对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期间,讲解员不仅介绍了两位先辈的生平事迹,一起重走了“长征路”,还采访了前辈的子孙冯潮忠与冯锦延。临走前,成员们对前辈们的故居和展馆进行了打扫,表达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三天的参观和走访,让团队成员对冯志祥和冯雪峰两位革命先辈的事迹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激励着团队成员在未来砥砺前行。

【机械工程学院 马照坤 阮盼 供稿】

04

从这里出发,恰是百年芳华

——探访人民英雄纪念塔、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6月26日,电气学院“百年党史追寻者”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通过参观红色基地的形式学党史、强信念。

团队成员先后到达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事迹,发扬先辈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团队成员认真参观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主题展览,从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中,回顾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坚的初心和使命。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芳华。新时代青年要时刻铭记红色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爱党爱国,努力投身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弘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栾超 供稿】

05

走进《新青年》编辑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翻译及传播相关信息,7月3日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前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进行参观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资料。

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思想启蒙——《新青年》杂志办刊地”、“歌名火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两个部分。参观期间,团队成员看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新青年杂志,如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影印版等,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斗志昂扬的年代。这里也有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的身影,他们之中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翻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的李汉俊,还有外国语学社社长杨明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通过参观展览,团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在思源致远中坚守磨砺,在不忘初心中书写使命担当,要在“渔阳里精神”的感召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外国语学院 刘艳丽 供稿】

知行在线新经济专项

01

走进中国小杂粮之乡探问题

——在线经济结合专业知识解难题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为深入了解中国荞麦产业与荞麦加工企业发展现状,7月20日到7月23日,香料学院荞轻食团队远赴中国小杂粮之乡山西省进行实地调研。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与山西省农科院“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的国家荞麦燕麦产业技术体系荞麦加工岗位首席专家李云龙研究员进行初步交流、走访了中华老字号之一的山西省太原市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参观了山西晋西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山西省左云县雁门清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木森农牧有限公司荞麦生产基地及其线下体验店,了解荞麦等杂粮制品生产线,原料批发销售业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荞轻食团队通过此次线下实地走访,发现荞麦制品的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但产品单一,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少,推动农产品在线经济发展需要十足的创新性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荞轻食团队成员希望可以站在年轻的消费视角研发出更多以荞麦为主要原料既好吃又营养的杂粮主食和零食,团队正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依托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和加工企业促进荞麦产业链附加值。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 周祎 李晋琛 供稿】

知行人民城市建设专项

01

探索人民的绿色 倾听百姓的声音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14日上午,化工学院“人民的绿色”实践团队来到上海静安区西康公园进行公园现状调研以及对公园游客随机问卷采访。

通过采访,队员了解到选择早上来到公园的游人,七成左右的为周边居民,还有一小部分是旁边静安中心医院的医患及家属。在被问到对于公园的整体满意度时,大多数受访者坦言非常满意,也有一些市民提到“希望能由园方组织一些活动,类似茶话会,给在公园的老友一个促进感情的平台。”团队共实地走访19处口袋公园,同时也发现部分口袋公园后期养护不到位,缺乏垃圾桶、厕所等公共设施,还有公园休息设施设计不够完善,导致使用率很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参观,学习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发展概念、理论渊源、丰富内涵以及时代价值,深刻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思想。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杜一凡 供稿】

知行五个新城专项

01

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

——松江新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现状调研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18日下午,校团委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围绕松江新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现状开展调研,并对当地人员进行随机采访。

团队首先走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志愿者表示文化活动中心只要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即可自由使用。接着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健身区域的老年人数量相对较多,且图书馆区域有着来自各年龄段的来访人群,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之后团队同附近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社区居民反应较集中的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交通出行质量也极需提升,养老机构和服务也有着较大缺口,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开放使用时间与社区居民的时间相对不协调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和调查,团队成员们对社区的生活圈建设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为后期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校团委钱一文左世龙供稿】

知行浦东专项

01

探水质改革 辨水果之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4日,经管学院实践团队来到青浦区淀山湖景区的悠夫生态园。本次活动旨在将悠夫生态园的调查结果与南汇水蜜桃种植基地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更直接地体现两地农业用水具体情况。

在对果园负责人的采访中,团队成员得知今年雨水相比近几年相应增多,但寒潮的不断反复却极大地影响到果园的水果产量。原本果园采取的灌溉方式为引流灌溉由于降水增多改为了半浇灌半灌溉。此外,由于引流灌溉这一灌溉方式和天气印象,河流水质会相应变差,这些因素对于水果生长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经过了统一水质改革两地都采用了河水灌溉的方式,但由于河流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两地水果的产量、糖度都有所不同。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调研与分析,得出一定的改善思路和方法,为乡村农业用水提供帮助。

【经济与管理学院 蔡修涵 供稿】

知行乡村振兴专项

01

金山农民画探寻 发现不一样的彩色幸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20日,经管学院实践团队前往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农民画村开展以“与传承人交流,走进农民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小组成员来到了金山农民画传承人陈雄伟老师的画室进行采访并亲身体验临摹农民画。陈老师非常耐心地解答了小组成员的疑问,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他创作的作品——《斗牛》,不同于以往黑色的牛,老师笔下的牛是五彩斑斓的,令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当时农村生活放牧时的洒脱、欢乐。在临摹生肖画时,团队成员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写意,看到了农民画的精细与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金山农民画以浪漫注意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完美地诠释了“大俗即大雅”。实践小组也希望在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触农民画,并且将之传承下去,让“彩色幸福”不再沉默。

【经济与管理学院 郁陆颖 供稿】

三下乡专项

01

科技新风入基层 黄花成为"致富花"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7月20日至21日,理学院花“同”实践小分队来到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开展黄花调研实践。

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村民们大都居住在土窑洞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自从黄花的大力推广以来,家家户户几乎都换上了宽敞明亮的大屋子。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忘忧农场,农场部长带领成员参观了工作室,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可食用黄花。农场的研发团队正在提取已开花的黄花中的花蜜以及其他物质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民们的收入价值。在平城区进行市场调研时,团队成员了解到黄花目前已开发出各种产品,如:黄花面膜、黄花益生菌、黄花饼等。但目前市场最畅销的依然是未经过深度加工的黄花。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黄花的制作与功效,希望能够用自身真实体验去为家乡的产品代言与宣传推广,愿家乡的黄花产品能让更多的人熟知,黄花也能真正成为农民们的“致富花”。

【理学院 崔琦 供稿】

推荐阅读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柯勤飞校长走访上海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应大暑期社会实践第一期!砥砺知行,上应大学子在路上

编审 |朱 敏

责编 |张 叶

排版 | 田佳涵

素材|校团委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应大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期新鲜出炉!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