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红灯,照亮了祖孙三代人,三代人,忘死生,前赴后继风霜路,碧血丹心照精魂!举红灯,再出征,革命自有后来人!”这些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型革命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在上海大剧院接连上演,受到戏迷与观众热捧。
该剧根据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影片改编创作,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一户革命家庭为完成党的任务,掩护和转送密电文件,前仆后继与日寇斗争,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英勇完成任务的故事。
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得到了各级领导亲力亲为的关心,从策划到唱词,方方面面对整出戏进行指导,为传统戏的传承与发扬,现代戏的创作与发展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这也是一次集体的智慧与突破的创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所有主创全情投入,最终呈现出精彩的舞台。我校师生也积极参入到此次舞台创作,时尚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张洁带领学生完成了全剧所有服饰设计,时尚设计学院时尚传播专业负责人林芹带领学生完成了全剧化妆造型设计,新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演出空间设计方向专业负责人师政参与完成舞台美术与多媒体设计。下面,听他们谈谈自己在参与创作中的感受和收获。
时尚设计学院时尚传播专业负责人林芹:
此次项目的设计是中国古老戏曲化妆造型手法与现代化妆造型手法的一次融合创新探索,我和FDC化妆工作室的高永杰,陶怡沁、王涵颖、王艺凡、陈璁璞、杨储依6名学生参与完成了全剧人物的化妆造型设计与执行。
从5月4日起,整个团队经历2个多月的披星戴月,圆满完成任务。从剧本人物分析开始,到假头套的定制调整修剪、饰品的制作搭配、妆面发型的设计修改定妆、演出的化妆造型执行等,在整个剧的化妆造型的创作上每个人物都经历了数次的化妆练习打磨。在整个创作上,在符合剧本人物基本设定基础上保留昆曲“雅”“美”的特点,化妆用色从传统戏曲经典的用色红,黑,白上寻求变化与统一,化妆的用型用流畅上扬的线条展现戏曲的特色。在此创作过程中,去到做现代剧较多的京剧院,沪剧院进行调研学习,并得到同行林佳、徐正芳老师的帮助与提点,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得到昆剧团全团上下的协助与支持,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一盏红灯如何照亮?新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演出空间设计方向专业负责人师政老师在这部戏里参与完成了舞台美术和多媒体设计,当昆剧与现代戏相遇,也催生了舞美设计的新创意,舞台上的“魔盒”身兼多职,一会儿是祖孙三代的家,一会儿是日本宪兵队队长设宴款待李玉和的地方,满足了演员表演的生活环境需要。
师政老师谈到当昆曲的传统经典,遇见现代舞台空间的多媒体表达,是一份致敬,一份创新。在创作中,既要遵从艺术的规律,又要赋予它时代的语言,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创作过程。
时尚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张洁:
此次全剧所有服饰由我带领学生设计团队,联合校外企业制作团队共同完成。学生设计团队成员主要由服装设计专业18级陈靖雯、胡逸菡、周航婧、黄舒婧四位同学组成,也有19级多位同学参与其中。
该项目是服装设计专业成立至今,完成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数量最多、历时最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校企合作项目。从4月30日接到项目,5月7日设计汇报,5月10日确定制作,到5月26日第一批服装制作完成。截止7月15日,本项目共完成各类角色服装设计95套、制作完成210余件服装;设计制作包括帽饰、腰饰、绑腿、鞋等服饰品300余件。
从最开始学习研究剧本、归纳不同角色特征、分析剧本情节场景与角色情绪状态,到搜集相关人物角色特定年代地域的服饰资料、归纳其服饰图案、面料特点,进而设计角色服饰形象并制作服饰。在此过程中,团队赴多地实地考查调研相关服装设计与制作,并得到同行林佳、徐正芳老师的帮助与提点,通过多次的汇报、服装试衣、联排展演,听取行业领导专家、昆剧艺术家、演员等多方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与修改服装,最终完成全剧服装的设计制作。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师生团队的专业性和执行力获得了多方企业团队高度的评价,充分展示了视觉服装设计专业的实力。
对参与到此次创作中的学生来说既是一次 “专业实践课”,也是一次“党史学习课”。
18级服装黄舒婧:
这是我第一次接项目,也是第一次接饱含着如此高度社会关注度的项目,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在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给予我这么重要的机会,让我能够磨练提升自己的能力。两个月的时间里,效果图修改绘制,后期数次寻找合适的面料等过程,磨练了我原本咋呼的性格。通过与上海昆剧团的接触,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老艺术家们和青年演员们对昆曲艺术的热爱和坚守,希望昆剧能够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好。
18级服装陈靖雯:
本次在昆剧项目,让我们接触到了鲜少有机会了解的戏剧服装。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昆曲服装来说,这次的服装设计更加与时代接轨,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项目的执行离不开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在背后默默制作的工作室师傅们,调研、设计、面料选购、制作等,多方面的沟通,造就了最终优秀的效果。很感谢学校和张洁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实践的机会,也感谢团队中的小伙伴们的坚持不懈。
18级服装胡逸菡:
自五一节临时受命至今,已有两月有余,本次实践机会正好填补了我们对于就业状态的想象,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感受了从设计方向分解、调研到绘制设计稿、面料采买、跟单制作、成衣交接、后期调整等等一整个项目过程,帮助我明确今后工作思路和方向。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我们从未接触过,任务压力大且棘手的项目,但我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共同摸索,在尝试中学习,在进步中体会快乐,这也许就是实践项目的意义所在。这次项目也增长了我对于未来就业的信心,很感谢有这样难得的机会,能在张洁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共同经历这样的项目实践活动。
18级服装周航婧:
开始接到这个项目时内心是非常兴奋的,对于自己完全没接触过,也曾经想尝试的东西,但同时也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好,就这样带着激动又不安的心情开始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调研、画设计稿、选面料、印面料再到后来的跟进工作室制作服装进度以及和昆剧团的对接等等,每一个环节节奏都很紧,需要我们保持最佳状态,认真对接好每一个细节,虽然过程很累,但现在回想还是很值得。通过这次项目,我深深体会到了制作一个剧目的不容易,不光是导演、编剧、演员,还有灯光、舞美、服装、妆发、道具、音响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不能成就一个精彩的剧目。很高兴也很欣慰这个剧目最后有一个非常棒的呈现,在这里对所有演职人员说一句“辛苦了!”更加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给我这次项目实践机会,让我锻炼、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感谢团队的同学们,你们的责任心、效率以及超乐观的心态都一直在赐予我坚持下去力量。
素材来源:时尚设计学院、上海昆剧团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时尚设计学院
编辑:海伊、媒体中心 任怡
排版:媒体中心 熊朝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