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先进,树立标杆,激励本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学校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医德标兵”等评选表彰。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先进基层党组织
科技实验中心党支部
科技实验中心党支部紧紧围绕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技术服务的工作重心,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为推动建设学校高水平实验技术服务平台保驾护航。
一
明确建设方向,开展党员先锋行动
近年来,党支部以“提升服务质量,支撑一流科研”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设备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打造校级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定位于“研究型科研技术支撑平台”,以服务教学、科研、社会为宗旨,聚焦国际生命科学前沿,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支部全体党员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弘扬、专心专注的工匠精神,建设公用开放、服务优质、装备精良、管理先进、运行高效的公共实验技术平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党支部持续开展争创先锋活动,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共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15个、“先锋科室”2个,推动中心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
二
推出学术沙龙,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自2017年以来,党支部持续开展“蜂巢学术沙龙”,充分调动起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积极性,形成了一支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高级业务专家为后盾,充满学术活力、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岗位、凝聚力强的研究型技术服务团队。
三
开展党建联建,服务一流学科发展
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引入优质资源服务学校建设。2019年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党总支及其第二党支部分别签订党建联建协议,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学校服务,为学校特种设备的管理、使用、培训、咨询建立了强有力的专业保障,有力推动安全管理与科研、教学。2020年,支部与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第三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借助专业机构优势,开展讲座与现场指导,系统构建全方位、全时程医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教学-科研-思政-心理体系,为学校建设医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标杆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药博物馆党支部
博物馆党支部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文化育人,加强文化传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和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
夯实党建基础,推动标准建设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既结合国家大事、上海特点,又联系学校和博物馆实际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支部工作做到年年有计划、有总结。领导班子坚持“坚守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博物馆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及时学习传达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精神。
二
创建育人品牌,提升文化引领
结合“文化引领型”党支部建设,党支部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开展“文化育人”党建特色活动,加强中医药科普与文化传播,开发中医药文化产品。与二级学院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共同开展“博物馆新生第一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
打造科普品牌,加强文化传播
党支部围绕中医药文化主题,突出宣传教育功能,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大学生医史医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科普知识基地、广大市民掌握中医药科学养生知识的基地,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窗口。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第一批高中生实践基地,与浦东外国语中学、长岛中学、浦江中学和建平中学牵手合作,开展中学生志愿者服务和微课题研究。2020年与上海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共同合作出版小学生中医药系列读本丛书,支部党员带头参编,已出版《护眼秘笈》《居家拾贝》等7本科普读物。通过博物馆公众微信号和“科普云”等科普综合平台宣传科普工作。疫情期间,博物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展览场景、图文资料、媒体资源通过微信终端展示互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精髓。与新华社“新华快看”共同制作《神奇的中医》网络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近60万。2020年,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近60篇。
体育部党支部
体育部党支部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强体报国”体育育人思政工作体系,推进党建“四大工程”,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
组织力提升工程——以“提升党建质量”为目标,夯实党建基础
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思践悟新思想入脑入心。制定党支部议事规则等13项制度。建设党员活动室、“党员学习角”,设置“意见箱”。建成“三个一”网络工作平台,用好新媒体平台宣传教育功能。
二
课程思政提升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3+4”体育育人新模式
支部深耕细作德育与体育协同育人思政工作体系,挖掘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育人内涵,构建以“传统文化+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为基础内容的“课程育人、竞赛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模式。制定《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总体规划》,以《龙舟》等精品课程为引领,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支部研究制定运动员“能力倍增计划”,运动员通过保研等形式继续深造率达66%以上。高水平武术队被授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三
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以“文化传承创新”为载体,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支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医体融合”。依托“四大平台”打造沪上“三大经典赛事”,承办“三大”青少年传统文化推广项目。构建上海市大中小学一体化五禽戏传承教育体系。目前已发展4所传承学校、2所培育传承学校、1个文创工作室。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辐射学校60余所。
四
党建服务引领工程——以“护佑百姓身心健康”为宗旨,服务城市基层党建
疫情期间,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创编并推出以“居家战‘疫’,以‘武’助力”为主题的“五禽戏”“八段锦”等功法套路,服务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市教委等部门的大力推广,并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支部与上海市体育局共建,创编原创武术舞台剧《止戈战疫》。发起“后疫情时代——中医药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让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走进社区、走进基层。
供稿:组织部(统战部)
图片:组织部(统战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