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渊
杨渊,中共正式党员,201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市场营销171班本科班体育委员,曾担任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宣传部部长。曾获得校新生奖学金、校荣誉奖学金、校综合奖学金、校阳光体育之星等荣誉。
|||
“烟笼寒水夜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是杜牧《泊秦淮》中的一句诗句。早在之前,我们就多多少少通过诗句、借助互联网、当地旅游等方式了解到了淮河。
大家都知道它的美,知道它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但殊不知它也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水系之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在治理淮河的路上,不得不提的一点是1950-1953年的治淮工程。
图为人们亲自下河查看情况
在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就举行了治淮会议。在此基础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接着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当中明确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方针以及上中下游统筹兼顾以防洪为主的原则,还要求首先做到在根除水患的前提下,再结合灌溉、航运、发电的需要,逐步达到多目标的流域开发的目的。
从治淮委员会正式成立,到河南、皖北、苏北三个治淮指挥部,再到1950年11月底的第一期工程全面动工。
图为治淮委员会大门
其中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足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投入治淮工程的人员,民工就有300万左右,工程技术人员就有16000多人。共计修筑堤防2191公里,疏浚河道861公里,修建大小闸坝涵洞92座,完成土方1.95亿立方,这些数据的本身就是很有力的说明。
图为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接着第一期工程的是第二期工程。从1951年11月到1952年7月,不仅完成了上游南湾水库和汝河上游的薄山水库的勘察、设计和钻探等工作,还修建了白沙水库和板桥水库,并在苏北修建一条长达170公里的灌溉总渠,这也为之后的完善工程奠定了基础。
而在后来开始的第三年度的治淮工程中,除修复渠道,加固河堤外,还修建了南湾、薄山、佛子岭等6座水库。这时的淮河沿岸人民才初步解脱了洪水灾害,人们的幸福感才得以稳步提高。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
END
统筹策划 |党委组织部、学生党建工作室
材料来源| 工商管理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等(侵删)
图文编辑|艾柳杉
责编|李坦楼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