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先进,树立标杆,激励本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学校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医德标兵”等评选表彰。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础医学院第四党支部
基础医学院第四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支部坚持加强政治引领,党建与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秉承“三服务”工作理念,形成了“365党建工作法”。
一
强基固本,党建工作取得新佳绩
党支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支部先后入选校“一支部一品牌”优秀案例、校党委系统“十佳”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案例、校思政教育优秀视频奖等,编写的课程思政内容入选教育部高校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支部书记何建成被评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育才奖等。
二
深度融合,教学科研取得新突破
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支部成员为中医诊断的教学、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诊断学》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10余项。发布中医舌诊国际标准1部(ISO/TR 20498-5)。自主研发的中医舌诊仪用于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四诊仪在上海世博会展示,并被选为“火星-500”地面模拟仓内航天员健康信息采集分析的唯一中医设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
三
服务社会,初心使命得到新彰显
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成立“中诊健康服务团”,通过服务革命老区、中小学生、张江社区居民等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连续2年赴革命老区、全国贫困县,发挥专业所长,送医敬老。2014年以来,定期开放“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支部党员编写的《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之《带你领略中医诊病的奥秘》等科普书籍,获上海科学技术普及一等奖,配套建设慕课从2016开放学习至今,受益学生已达5000余人次。
四
示范引领,支部人才不断涌现
党支部以服务人才成长为宗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党员骨干。支部党员沈凯凯同志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学组一等奖。党支部成员获“首届全国中医高校优秀中医青年”、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等10余项人才项目。党支部培养的研究生中有奔赴抗疫一线的“中医勇士”,有援疆的中医青年才俊,有支援西部建设的杏林学子,还有中医诊疗仪器开发领域的标兵,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攻坚克难,尽职尽责。
基础医学院第五党支部
基础医学院第五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集体,2019年入选校“课程育人”引领型教师党支部建设项目。
一
领航“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
支部党员通过组织学生对遗体捐献登记者进行家访、邀请遗体捐献登记者来校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带领学生参加每年的“上海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周”活动,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支部所属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双双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首批教学团队,人体解剖教研室荣获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科研示范团队和“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教育部部长、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教委领导多次观摩思政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黎声老师的“人体解剖学第一课”。
二
发挥“传帮带”作用,注重青年人才培养
支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多人入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如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等。支部党员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卓著的成绩。近三年来,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教师赵英侠、邵水金先后荣获校第一届、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三
热心公益服务,传播中医药文化
支部党员教师每年带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学以致用、奉献社会的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了大学生及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依托专业优势,党员积极探索文化传播形式,坚持开展社会服务,其中赵英侠被上海市徐汇区聘为科普专家,十余年来坚持志愿服务,2018-2019年度在校内外开展中医养生科普讲座16次,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先进个人、徐汇区科普之星等称号;青年教师朱青春荣获2020年学校“十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中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
中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作为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坚持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下铸魂育人、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工作,为促进中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
一
固本培元,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以“3个促学”,探索政治学习新模式。总支以“读书会”促学,定期举办“本草之韵读书会”;以“红色考察”促学,观看红色电影、参观主题展览、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宣讲”促学,组建“红景天”大学生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讲述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服务人民的中药人故事,弘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红景天”精神。以智慧党建构筑“互联网+”党建新阵地。总支积极创建“筑梦本草”微信公众号,开设百强党支部创建、先进人物、本草文化等专栏,关注人数3000+,浏览量破百万,传递新时代党建最强音。
二
创先争优,激发中医药创新活力
以身作则,练就中医药过硬本领。“板蓝根博士”、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东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为板蓝根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贡献力量。毕业后选择回到西部,建设家乡,为学弟学妹起到了示范作用。以“大手牵小手”深化园区党建功能。建设好“思齐工作室”等生活园区党建活动室,党员轮流值班向本科生提供学业辅导、生涯指导、科学探究等咨询。开展党员“1+1”结对活动。设立“思齐基金”,开展西藏小学援建等活动。
三
知行合一,勇担服务社会新使命
进社区,共谋百姓健康福祉。党总支与江丰居委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名贵中药材辨识科普、香囊制作和爱心义诊等几十余次,指导居民树立科学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与园西小学开展定期交流,开展“可再生的植物色素”系列讲座。进藏区,助力民族医药事业。与西藏藏医药大学结对共建,促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深藏汉情谊。3年来,助力西藏藏医药大学人才培养、学术帮扶和科研互助,携手推进民族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进贫困地区,助推脱贫攻坚事业。党员带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利用专业特长,暑期赴黑龙江、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开展人参、三七、川芎和红景天等道地药材调研考察。
供稿:组织部(统战部)
图片:组织部(统战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