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八
月
初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大暑节气之后是立秋,秋之气为凉,《伤寒例》引用《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秋气以凉风为信,驱散了炎炎夏日,给天地带来了清凉。

壹
初候凉风至
风是天地四时的信使,春气以东风为信,开解了冬日的冰封,秋气就以西风(凉风)为信,解救了暑热的侵袭。
按照《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说法,气候的变化有“未至而至,此谓太过”、“至而不至,此谓不及”两种情况,那么如何把握和判断秋气的太过和不及呢?古人在这个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朝立秋,则秋气相对早至,这也是一种太过,可能会过早的进入秋冬季节,所以会冷飕飕,夜立秋则秋至相对正常,一场秋雨一场凉,所以暑热会到头。
贰
二候白露降
暑热之时水气蒸腾上达,“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气交化为云雨机率大大增加,所以大暑的最后一个物候就是“大雨行时”,而随着立秋凉风至,地气上为云的过程受到影响,水气遇冷则不能上行,凝结在下形成白色的露珠,故称白露降。
《说文》云:“露,润泽也。”大部分现代学者也认为露水对植物生长有利,甚至称之为“神秘降水”,二十四节气中专门有“白露”节气,就在秋三月,这就说明了白露于生活生产之重要。而联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解,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的描述,在讲述天气四时异常运作的时候,连续两次提到白露不下,可见白露这个物候在气象变化中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叁
三候寒蝉鸣
据考证,寒蝉为蝉小而青赤色者,蔡邕《月令章句》有云:“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但大家更熟悉的是秋深天寒,蝉即不鸣,叫声低微,故称之为“噤若寒蝉”。
入秋之后,需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这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教导的“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寒蝉之鸣正是一种安宁和收敛,或与此同气相求了。
不经意间,秋天就要来了。炎炎夏日里,万物蕃秀,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但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借着立秋的清凉冷静下来,去深思而远虑。
2021年8月7日14:53:48为交立秋节气的时间,建议大家每日践行导引,感受立秋时节容平的状态,一起行动吧!
立秋 诗意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文编辑 |刘丹
责任编辑 | 牛学艳
推文精选
01
战“疫”进行时 | 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实习学子的一封信
02
八一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人!
03
“听党话,感党恩”—山旅师生跟党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二)相约“邑”夏——电商助农队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动动小手点个关注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