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广大女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足岗位、敬业奉献,5月27日上午,由学院工会、团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诵读红色家书比赛在明水校区教学楼E201举行。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克振,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一封封家书,一句句叮嘱。
字字饱含着血泪,浸润着真情。
国难当头,
他们毅然,舍小家,顾大家。
在那些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拿起笔墨,
向最亲爱的人,
诉说着,挂念,叮嘱,愧疚…
还有以身报国的万丈豪情。
《杨开慧给毛泽东的一封信》
诵读者:法律教研部教师刘潇雨,刘述涛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向赣南进发,
夫妻相别,生死茫茫。
此时杨开慧心中忧虑,动笔写下信件,
表达出殷切的挂念,
以及坚定的支持。
《赵一曼给儿子的信》
诵读者:交通管理工程系教师宋菲,徐冉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信中有无尽亏欠,
愧疚于不能教育儿子长大成人;
信中有无尽豪情,
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可是赵一曼女士,您知道吗?
身教胜于言传!
你倒下的那一刻,
一座丰碑,已然树立!
《革命伉俪——赵云霄和陈觉的红色家书》
诵读者:现代教育中心教师宋鑫
“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无憾。”
“我的启明,我的宝宝,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面对敌人的迫害,
夫妻二人慷慨就义,先后从容赴死。
当中既有捐躯为国的豪情,
亦有看淡生死的气魄。
他们对革命的坚持,
至死不渝。
他们也值得被人民,
永远铭记。
《何金慧永远活着》
诵读者:图书馆教师张晓娜,张新花,
鲁冰,张靖
“不必为我的学业担心了,因为我有一种内容的信心”
何金慧在家书中,
悠悠讲起自己的成长历程,
以睿智的视角,
诉说着她的人生感悟。
年纪轻轻的她早早离开了我们,
但她的精神和智慧,
永远启迪着我们。
《诵读红色家书 牢记历史使命》
诵读者:经济犯罪侦查系教师齐燕,
李莉,潘璐,郭美希,张丽,朱妤,韦冉
夏明翰写给母亲:“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
夏明翰写给妻子:“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只身报国,义无反顾,
却只怕给家人徒增悲伤。
信中是你慷慨赴死的豪情,
信中是对家人的感激挂念。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你做出艰难的抉择,
为了心中那炽热的信念!
《夏明翰,潘涛烈士家书》
诵读者:学生工作处教师王惠,许彬
“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
临别的叮嘱殷殷切切,
满是不舍与眷恋。
临刑的语言慷慨激昂,
心中是愤懑与豪情。
当不舍与豪情交织,
凝结出一种感人的悲壮。
山河为之震撼,
天地为之动容。
《妈妈,稻子熟了》
诵读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瑶,
裴晓红
“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
我想您了。
袁隆平院士为千万人民温饱操劳,
却没来得及见妈妈最后一面。
当稻子再度成熟,
他不由再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字里行间,
满是愧疚与不舍。
可是您用一人的遗憾,
换来了十四亿人的温饱,
这也算一份安慰吧。
可亲可敬的袁老,
希望您在天国,
与母亲团聚。
《杨开慧给毛泽东的一封信》
诵读者:干部培训部教师岳敏敏,程亮
“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
书写挂念,书写爱恋,
写尽了因生死茫茫,产生依依不舍。
但是在信中,
杨开慧依然给了毛泽东,
悠悠的关切,
内心的支持。
《品红色家书初心,承革命先烈使命》
诵读者:治安系教师孙元红,亓伟伟, 王心文,董志勇,郭晓桢,李国,公维友,张理,韩香玲,孙晔,王梦奇,郭奕晶,郭隆玉
“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
铿锵歌声,坚定有力,
狱中书信,字字泣血。
中国共产党从不缺少这份誓死的信念,
革命先烈的使命,
如火种般跨越黑暗与荆棘,
代代传递,生生不息。
今日又闪耀在警徽边,
化作一线光芒。
《狱中致谭竹安信》
诵读者:刑事科学技术系教师韩乃寒,王文君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筠的儿子彭云,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要有多大的决心才能忍住疼痛,
要有多少的挂念才能依然乐观。
对孩子的思念期盼,
对弟弟的愧疚信赖,
对未来的希冀执着,
透过激昂笔锋,历历在目。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
是党给了我永远的力量。
《永不失联的爱》
诵读者:专业基础教研部教师李慧,李丽, 邵文文,张黎明
有些爱无言却热烈,
有些爱沉重且弥坚,
或许失去消息,无法联络。
而爱却早已被散播在这空气中,
在每一瞬间与心爱之人相伴。
爱,有时没有回响。
但,永不失联。
《殷夫<别了,哥哥>》
诵读者:纪委,资产管理处组合队教师 田歆,李想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至亲之爱,手足之情,
本应亲密无间,
你却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是追寻你,
还是追寻真理的光明,
我已经有了坚定的答案。
各走前途,
此后,两不相见。
《人世上多的是革命的伴侣》
诵读者:外语教研部教师杜茜
“你觉得太孤寂吗?人世上多的是革命的伴侣!你悲苦吗?人世上多的是寡妇孤儿!时代的牺牲者多着呢!”
笑着面对明早的枪声,
笑着告别未出世的胎儿。
面对绝境,
爽朗洒脱,留下最后这封信。
面对家人,
笑谈人间,扬着头走向刑场。
这份革命人的洒脱与泰然,
回荡在历历山河。
《重温红色家书 铁骨柔情民族魂》
诵读者:财务装备处教师魏艳芳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宁儿,妈妈给你的爱就到这里了。
时间不够长,
索性,爱足够深。
我对你的愧疚与期盼,
融入这窄窄几行字。
希望你能如我所想的那样,
坚毅,勇敢,
为中国流血,为革命捐躯。
《囚歌》
诵读者:侦查系教师尉永青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沸腾的热血,
激昂的文字,
即使被限制自由,
就算被捆上枷锁,
黑暗角落里也会回荡起我的声音。
我的精神,能照亮整个天地。
这首囚歌,将冲破一切阻碍。
响彻四方!
情境诵读《江姐托孤遗书》
表演者:公共基础教研部、外语教研部、法律教研部组合队教师李小妲,刘述涛,钟欣,徐怀丰,周颖,葛依林,王鑫
狱中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用一面红旗,绣一面国旗,
用一颗真心,表一片忠诚。
我的未来,或许不能继续欣赏人间山河。
但有千千万万人民站起来,
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人们总说“家书抵万金”。在革命年代的艰苦条件下,一封封情感真挚的书信跨越硝烟与炮火,来到今日,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在本次比赛中,讲述着手中的家书,字字句句,忧作者之忧,悲作者之悲。重温历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本次比赛展现了我院各部门的师资风采与思想素养,弘扬了坚毅顽强不的红色精神。各位教师牺牲个人时间备赛,令大家受益匪浅。经过最终评选,各个奖项也逐渐揭晓。
三等奖: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经济犯罪侦查系,学生工作处,治安系,刑事科学技术系,纪委、资产管理处,科研处,外语教研部,财务装备处,侦查系
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律教研部,交通管理工程系
一等奖:干部培训部,专业基础教研部
特等奖:公共基础教研部,法律教研部,外语教研部组合队
那段岁月已然流逝,
在记忆中却不曾褪色。
承载着书信的纸张已然泛黄,
它的精神,早已深刻进我们心中。
在先烈们的感召下,
我们定将奋发努力,
把所学践行在生活中,
将伟大的红色精神,
永远传承下去!
喜欢就星标我吧!
文字记者 | 张雨萌 邱策远
摄影记者 | 姜子健
图文编辑 | 林松
稿件审核 | 张国标 颜政
投稿邮箱 | sdpcnews@163.com
如果你也有一瞬间被打动,那就点个“在看”,向烈士们致敬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