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5月20日星期四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学生党员讲党史”活动之“党的故事我来讲”宣讲。
主题
党的故事我来讲学生党员讲党史
主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学生党员
主办单位
党校、组织部、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团委
承办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办单位
星火学社
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宝君出席活动并讲话。他指出,站在百年历史节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举办学生党员讲党史活动,要深刻把握学习党史的要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使广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细照笃行中践行初心使命,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英老师对本期内容和主旨进行了阐述。本期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单滕、姜士奎、臧叶蕾、毕景玉、唐璐瑶、卢洪瀑、桑玉宁、夏晨晓等8名学生党员依次登上“国是讲坛”,饱含真情、深情和激情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撷取的8个经典故事,时间跨度从1921年党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这次活动
感受大家的风采吧
01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今天的第一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单滕,他向我们分享的是陈望道的故事。
他向我们介绍了陈望道同志的早年经历,陈望道同志所处的是风云激荡的年代。在当时,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望道同志因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成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这不仅有利于先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快速传播,而且也为陈望道同志思想的启迪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帮助他在思想激荡的年代坚定自身信念,感悟自身使命。
100年后,我们再次回顾陈望道先生的事迹,应当学习陈望道先生的马克思主义终身信仰,努力做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02
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位宣讲人是17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姜士奎,他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李大钊的故事。
姜士奎同学带领我们回顾了李大钊同志的重要事迹。李大钊用自身所学教导学生,在北京大学开设课程,使北京大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最早产生影响和向全国各地广泛传播的发源地之一,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党组织的建立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骨干;他著文章,领导工农运动,启迪工农思想,加强工农力量建设;他一生艰苦,但他不为艰苦环境所困,用坚定的信念踏出了革命之路。李大钊就义后尸身流离辗转,英雄虽死,志气永存,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李大钊先生的精神指引下,我们青年一代必不负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03
去时少年身 归来烈士魂
第三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臧叶蕾,她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陈延年的故事。
虎父无犬子,作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何为革命党人。陈延年和弟弟陈乔年曾赴法留学,留法期间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他们选择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与赵世炎、周恩来等革命志士一起进行革命运动,为当时的中国带来点点希望。最终,陈延年同志惨受迫害,但他仍微笑赴死,这是革命精神为他带来的从容力量。他,就是英雄!
坚决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这是对陈延年同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的反思。广大青年同志们要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勠力同心,携手共进,争当先锋,再续辉煌。
04
女共产党员:钟竹筠
第四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毕景玉,她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钟竹筠的故事。
钟竹筠为了人民的解放、自由和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生命短暂而又轰轰烈烈。1921年秋,她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接触进步书刊。受到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关的著作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她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她曾参加防城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她英勇就义。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
她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和革命气节,激励着当时一代代年轻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这更启示了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烁光芒!
05
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
第五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唐璐瑶,她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相信在唐璐瑶同学的精彩讲述中,五壮士的抗日英雄群体形象都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了。在战争时期,处于当时如此险峻的环境下,日军连续发起三次猛烈地冲锋,均被他们击退,他们圆满地完成了牵制日军的任务。五位壮士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终五人仅幸存葛振林、宋学义两人,五位壮士用鲜血铸就了最为可敬的精神。
时光流逝,但他们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新时代青年要铭记英雄,砥砺自强,勇于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力!
06
焦裕禄的三份入党申请书
第六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卢洪瀑,他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焦裕禄的故事。
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焦裕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1945年8月,新四军解放宿迁,经常组织劳苦大众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焦裕禄认识到八路军共产党才是真为人民办事的。同年,他主动加入了村**组织,当**期间,焦裕禄迅速地成长起来。几经辗转后他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焦裕禄毅然投身于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设事业,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故纸堆上的尘土终将越积越厚,精神世界的芬芳却是历久弥香。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将启示更多的共产党员检视自我,砥砺前行。
07
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第七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桑玉宁,她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钱学森的故事。
通过她的分享,我们了解到了钱学森强大的爱国信念,中国永远是我们的祖国。面对外国提出的丰厚报酬,钱学森不为所动,为了回国,他努力了六年,这一路跌宕起伏、暗礁涌动,甚至曾被变相软禁了长达五年之久。最终他发求救信回国,经过17次艰难谈判,用15名战俘作为交换,他才得以回国,在他回国的路上也是风险莫测。但他毫不畏惧,他表示:“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新中国三代人的安全感,来自于当年义无反顾报效祖国的科学家。”这是钱学森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激励着每一位科学钻研者戮力同心,勇往直前。
08
把每一次飞行都当做第一次
第八位宣讲人是17级思政本科班的学生党员夏晨晓,她今天向我们分享的是刘传健的故事。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临危不乱,带领机组成员正确处理,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在《开讲啦》节目现场,一位当事人乘客激动地表示:“是刘传建机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次对紧急事件的正确处理不仅是刘传建机长极具工作经验的体现,更是他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
刘传建机长每天坚持刻苦训练,在灾难来临时,不畏惧,敢担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扎扎实实的专业技能构筑起了英雄的阶梯。每一位社会主义建设者无论身处何方,身在何种岗位,都应向刘传建机长学习,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着想,对自己的岗位负责!
最后
刘英老师进行总结
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真正做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至此
国是讲坛第53期
“学生党员讲党史”之
“党的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
第一次活动
就圆满结束了
相信大家一定是收获满满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与此同时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陆续推进
“学生党员讲党史”系列活动
走进各学院、各班级
深入传播党的精神理念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 END —
—齐鲁师范学院—
来源| 马院星火
齐鲁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亮在看,为齐鲁师范学院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