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初 心 故 事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雷锋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雷锋精神我们也从小学习。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从那时起,雷锋这个名字就刻在亿万人民心中。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考察时,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 部 爱 国 电 影
《地道战》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与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
一 首 革 命 歌 曲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是由王晓岭作词,臧云飞、刘斌作曲,刘斌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94年。1984年,作词人王晓岭曾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前线同敌人作战。时隔十年,他又回到了老山前线,看到昔日曾经在“猫耳洞”中共过患难的战友躺在了烈士陵园的墓碑下,崇敬和感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了歌曲的歌词。
《当兵的人》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体现了军人为了保卫国家、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操。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在铿锵的旋律中,展示出军人的自豪、自强和自信感。2009年5月,该曲入选“中宣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一 个 红 色 地 标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北方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下,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逐步将根据地建立和发展起来。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有着起承转合的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总书记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高度评价。
一 本 党 史 书 籍
本书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作了系统回顾,解答了许多读者关心的党史热点难点问题。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游击战为什么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如何评价“大跃进”的是非得失?“文化大革命”与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关联?为什么要做到“两个不能否定”?等等。本书史实准确,内容丰富,是一部进行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学习中共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所形成的特质、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
党史百年天天读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图文:青春山东
编辑:韩欣然
初审:李馨宇
总编:张惠闵
终审:李利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