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阳春三月,正是一年好风景,在这百花烂漫的春季,如酥春雨绵绵,花香渐放,当人们换下冬装迎接焕新的自然,这时谁也不可放松警惕,疾病可能趁虚而入,“结核病”便是其一。正值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小新为您整理了“结核病”的“个人信息”。
“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支杆菌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也可侵及肺脏以外的其他部位如肝、肾、脑、淋巴结等器官,称为肺外结核病。该病在古代被称为“痨病”。
“结核病”高发人群有以下几类:
1.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开始抗TNF治疗的患者、接受透析的患者、准备器官或血液移植的患者以及患矽肺的患者;
2.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病人;
3.糖尿病患者;
4.学生、工人,因为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有利于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虽谈之生怯,但其传染也需要一定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特定类型的肺结核,尤其是痰菌阳性(即可在痰中发现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强。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罕见。
了解其传播方式,更要知道它的变化多端。结核病并不仅仅是指肺结核,结核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小新为您搜集几种类型以及其典型的症状,它们有:
1.肺部结核: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
3.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4.肠结核: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讲完结核病的种种“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掌握结核病的防治方式,以防患于未然!
一、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在家中注意通风、保持卫生,避免与结核患者亲密接触。
二、如果已检出感染结核杆菌(称为结核潜伏感染或者结核隐性感染),需遵循医生建议,通过服用药物、改变生活方式等防止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和传染给他人。
三、在我国,通过接种卡介苗(BCG)可预防儿童患上严重的结核病,但对成人来说效果不大。目前新的结核病疫苗正处于开发和试验阶段。
传染病不可怕,缺乏防范才可怕,
增强防控意识,掌握防护知识,
注意保持卫生,方可防患于未然。
关注结核病,
世界共治,人人有责。
喜欢就星标我吧!
文字记者 | 靖永启
播报记者 |戴潇宇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文编辑 |刘灏宇
稿件审核 |王楠楠柴睿琦
投稿邮箱 |sdpcnews@163.com
防治“结核病”的知识,你“在看”吗?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