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师德标兵”
诲人不倦 敦品励学
在济园有这样一群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他们德才兼备 潜心育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下面就和小济一起走近
2020年度济宁学院“师德标兵”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师德标兵
孔伟/体育系
孔伟,中共党员,硕士。1993年毕业一直坚持一线教学工作,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中的体育法学、体育保健学、传统体育养生等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事迹简介
任教27年,孔伟老师始终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教师”;“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校级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济宁学院精品课课程”,“山东省大学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获“济宁市教学能手称号”。工作中,她结合自己的专业并积极研究热点的学术问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尽可能的做好教育教学科研,近几年她的科研成果也颇为丰富。2016年获国家横向课题1项,《全身振动训练对慢性腰痛神经肌肉控制的作用》。2107年主持山东省文化厅课题立项1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参与山东省及济宁市社科课题2项。2016出版专著1部《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的理论及方法研究》。2017参加亚洲体育法大会,并做大会主题报告论文被收录。
师德标兵
孔慧/初等教育学院
孔慧,2003年参加工作任教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现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一直从事英语一线教学,曾在科研处兼职工作六年,办公室工作一年,现为英语教研室主任。
#事迹简介
“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近年来,孔慧老师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2007年11月荣获“山东省师范学校英语优质课二等奖”,2017年3月获得“济宁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9月荣获“初等教育学院教职工演讲比赛一等奖”,2018年12月在“济宁学院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2019年荣获“初等教育学院课程分析说课比赛一等奖”。因课堂教学扎实,教学成绩优异,她连续五年在教学督导评估中获得“优秀教学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作为班主任,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在超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还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发表省、国家级论文多篇,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主持济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参与两项;主持的青年基金项目《“君子”与“绅士”之道德人格比较及现代意义研究》顺利结题,参与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两项,并积极申报省社科项目。
师德标兵
刘建美/数学系
刘建美,博士,教授。自2010年到数学系工作以来,承担了本系专业基础课和外系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所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几年来的网络评教结果在单位一直名列前茅。
#事迹简介
2013年刘建美老师以负责人身份成功申报了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并已顺利结题。截止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济宁学院“国家级基金计划预研项目1项,济宁学院青年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作学术报告5次;获得济宁市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此外,业余时间她还积极参与系内的各项工作及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校级应用数学重点学科的申请工作,于今年该重点学科成功获得资助。2013-2014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济宁市大学生科技节建模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
师德标兵
张振/大学外语教学部
张振,硕士。任教19年来,立足教学岗位,工作勤奋,成绩突出,多次在本部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曾被评为济宁师专“文明教工”、济宁学院“优秀教师”。
#事迹简介
为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契机,张振老师积极探索、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2011年济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已结题,并荣获2013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2012年济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强化与整合”与山东省教学立项“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创新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已结题,并荣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主持济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3JX22),已结题;2014年8月主持济宁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对外宣传汉英平行语篇的翻译比较研究--以济宁市外宣汉英翻译为文本”,已结题;参与2014年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地方院校专业+翻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结题。
师德标兵
张营/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张营,博士,副教授。现任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济宁市智能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济宁学院技术应用型团队负责人,济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产学研合作育人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事迹简介
张营老师自从教以来,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主持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以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探索与实践”、“以项目为依托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研究”分别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此外,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主持完成济宁市优秀中青年科研创新资金计划“基于物联网的嵌入式自动节能控制系统研究”科技成果鉴定,济宁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合作专项“控制平台研究”,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自适应智能控制的数控位置伺服控制器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6篇,核心期刊6篇,授权专利3项,获校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电敏保护设备光学性能和光干扰快速检测装置”、“电焊机在线检测装置”、“智能矿用传感器信号校验仪”,积极为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力。
师德标兵
吴瑞民/外国语系
吴瑞民,中共党员,外国语系副教授,曾任外国语系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现兼任外国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学校教学督导。
#事迹简介
吴瑞民老师从教25年,始终热爱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工作中模范带头、尽职尽责、服从安排。在济宁学院工作期间曾被评为“十佳青年人才”、“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国培计划优秀学员”、2017、2018和2019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优秀。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做好教学研究工作。2011年主持的校级教改课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消解英语阅读理解错误的研究”顺利结题。2013年6月在《济宁学院报》发表《运用注意认知心理机制防止大学生外语磨蚀的研究》。2017年主持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济宁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已顺利结题。2016-2018年主持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山东省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品格研究”,已顺利结题;2018年在《济宁学院报》发表论文《英美文化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品格的影响》;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项,主讲了校级优秀在线课程1门;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3项,参与济宁学院教改项目5项、校级精品课程2项。在科研项目和教学结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
师德标兵
周芳霞/化学与化工系
周芳霞,致公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自2005年起在化学与化工系承担教学工作,已担任三届学生的班主任,现任化学系讲师。
#事迹简介
十五年来,周芳霞老师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先后担任了09级化学教育专业、13级应用化工技术和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三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其中两届专科班专升本成绩斐然。因工作出色,多次荣获“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济宁学院第六届“优秀青年人才”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学校教改项目“地方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立项,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教学工作之余,她一直关注有机化学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发展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篇高档次论文,其中SCI收录6篇;科研方面,她一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默默耕耘,2009年获得校级科研立项一项“新型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研究”。2014年她的科研论文“一个含5-巯基-苯并四氮唑的Cu1配合物”获济宁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师德标兵
赵小林/音乐系
赵小林,九三学社社员,200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历、学位。同年,到济宁学院音乐系工作,担任音乐系科研秘书,2019年6月起担任音乐系教学秘书。
#事迹简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赵小林老师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事业,着力将教师道德标准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2008年获得“济宁学院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评选优秀奖”;2013年获得”济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6年参加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支教活动,并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20年6月获得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先后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两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研究》(2011.10-2013.10,已结题);《音乐技术理论革新与学界共识——对复调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2016.11——2018.11,已结题)。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5篇,主持各类科研课题5项。除此之外还以第二参研者身份参研了四项市厅级科研项目。
师德标兵
赵双花/中文系
赵双花,中文系副教授。曾荣获济宁学院“十佳青年人才”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济宁学院优秀教师”。入选济宁学院第二批“31353”人才工程,系“校级优秀专业人才”。
#事迹简介
赵双花老师努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打破课堂学习、社团活动与校外实习的界限,将“学以致用”思想贯彻到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争取做到“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目前主持并在研的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战争文化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可能与限度研究(1937-1949)(18YJC751069)、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西南联大师生的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承续研究(J18RB203)。主持并完成的项目有: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中的抒情变异问题研究(J12WE66 )(校级)、“主观战斗精神”的演绎与偏离:路翎现代小说研究(2012YYJJ01),(厅级)、可能与限度:抗战时期小说中的抒情问题研究(14DWXJ01)(省级)。在《小说评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名作欣赏》、《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CSSCI、北大中文核心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数次荣获市级、校级科研成果奖。
师德标兵
曹海涛/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海涛,中共党员,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曾两次获得“济宁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
#事迹简介
曹海涛老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自己的政治素质。通过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修养,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两次获得“济宁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在防控疫情的当下,该同志跟踪时事的最新发展情况,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防控疫情的指示、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广大党员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事件、数据、案例、图片、视频、动漫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材料选取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的案例和课件中,在课堂和课后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全党、全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获得了很大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C刊两篇,北大核心近十篇,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文化厅课题与教育厅课题各一项。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万栋梁
济园的老师们
春风化雨解疑惑
不厌其烦说真知
向济园人民教师致敬
编辑:余宏坤
责编:李馨宇
总编:张惠闵
终审:李利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