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许是从南到北两千公里的跨越
许是两三小时颠来簸去的车程
再回头看看
那座熟悉的小城
竟然也染了一抹山科的颜色
@段江南:
从我家乡的西山公园
到这齐鲁大地嵙的励志坊
同是万木吐翠 碧草成片
似是几分亲切 更是几多怀念
西山到山东千里之遥
山科 我来啦!
@谢昊辰:
两湖怡湖酌天地,一壶清茶慨红尘。家乡广饶之地东侧铺有一湖,名孙武。所在大学之处西侧亦镶有一湖,名砚。
我望过北处故里,望过温柔的他乡,后来望着漫漫灿灿的远方,恍惚之间,七分现实,三分梦里,朝暮与年岁并往,愿一同行至天光。
@张安一:
临走前的手机里还载着故乡的八月,最后一个中学时代的盛夏,漫天的绿色梧桐里传送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我在山科的九月醒来,阳光正好,梧桐依旧。
“我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展出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邢雨润: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玫瑰之乡——平阴,在玫瑰湖畔长大的我永远也无法忘怀那里的宁静和恬然。我曾以为自己要终日思念它的风采,却在离家三百公里的山科,遇到同样精彩的风景。一片小湖镶嵌在偌大的校园中,瓶型的小石塔鼎足而立,映入了平静的湖面,也映入了我的心底,唤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马若涵:
你问,我家门口是何景致?我会用滚滚涛声回答你,我会用汩汩浪花回答你,我会用海的奔腾与天的辽阔,诠释生命的脉搏。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已叹过海的辽阔,但依然为这如仙境一般砚湖驻足。一方清池却涵括了校园之大。
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景致。感谢山科,让我遇到这不同的风景。
@金长磊:
七彩云南 抚仙湖蓝
高原明珠 琉璃万顷晶莹剔透 清澈见底一池碧水 波光粼粼抚仙湖的蓝 纯净而又清爽伴着柔柔的清风映着天上的白云
@朱昊一:
每从宿舍旁的砚湖走过,回首一望就又会想起家乡的太湖。
小时候不懂乡愁搀着妈妈的手眺望太湖,时光荏苒懵懂的少年来到陌生的环境思乡的感情油然而生,但我将会把这份情感埋藏在心底勇敢前行。
@杜馨莹:
从慈济的这头,到科大的那头……八百多公里的路程不过是地图上的两点,弯曲的线条不过是我回归遥远家乡的路线。初入科大,红墙高耸,而我从十二年苦读的终点一路腾飞到科大的校园。
未来我将在这里,开启我的大学生活,愿奋进四年,不负韶华。
@刘汉琨:
从市南到黄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
来到繁华的西海岸新区
感受着山科丰厚的文化底蕴
感受着山科独特的人文气息
从崂山到笔架山
从大沽河到墨水河
我与可爱的人们相遇在这里
我与美丽的嵙嵙相遇在这里
真好 遇见山科
从这里离开
又回到这里来
一次次踏上列车
看窗外略过的一道道风景
柔暖日光 皑皑白雪
只想把每一帧都揉进心间
@梁曼:
青岛→大连,418公里的路程。
可能是由于坐落在同一片天空与海下吧,山科的天空与青岛的海总会带给我一种错觉,一种还在家的错觉,让我无时不刻都会回味起家里的味道。
@王目庆:
我的家乡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一点不为过!通过高考,考进了距离我家431Km的山东科技大学。那一张车票,是我高中生活的终点,更是我大学生活的起点。
@斐达特:
家乡离我很远,3431公里;家乡离我很近,就在身旁,就在心中。或许是美食入口的香甜,或许是翻阅照片时的回忆,又或许是与家人的一次通话,从天山脚下来到黄海之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马紫源:
我来自山东烟台,是一个和青岛一样美丽的海滨城市。来到山科后我才发现,山科距离海边很远。不过我依然喜欢独自漫步在山科校园。砚湖的波光粼粼,泰山广场的雄伟气魄,笔架山的一片青葱……仿佛着了魔一般,我享受着在山科生活的每一秒以及我走出的每一步。
@孟雨瑄:
高铁飞速驰过,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当Haier的标志出现,这才意识到我真的来了青岛。
坐上隧道1号线来到山科的大门,欢迎2020级新生的红色条幅尤为醒目。很高兴,现在我也是山科的一员啦~
每每抬头望向山科的月
总觉得与在家乡看到的有些不同
时而缺了些圆
时而少了些亮
后知后觉
原来家乡的模样早已深深印在脑海
来到学校已有一段时间
相信你也有很多感触
快来分享你与家乡的故事吧!
欢迎关注山科官方抖音 —— “嵙抖”
扫描下方二维码
收获更多关于山科的有趣内容~
山东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内容来源 / 可爱的山科er们
美工 / 张原驰 王逸凡
排版 / 王仕卿
审核 / 许浩
欢迎关注!
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山东科技大学
投稿邮箱:sdustxmt@163.com
听说好看的人都会点“四连击”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