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5门课程
获批第二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鲁教高函〔2021〕24号),我校《公共关系与管理沟通》等15门课程获批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1门,社会实践课程1门,虚拟仿真课程1门,获批总量位列山东省省属同类本科院校第1位。
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先后推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39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0门、校级“金课”44门。在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支持单位后,学校以应用型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引导教师把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流程、新标准、新规范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水平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教育部“金课”标准,持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资源,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夯实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基础,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校荣获山东省“深化高考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深化高考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我校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杜聪主持申报的《抓住高考综合改革机遇,强应用、树特色、促发展》获高校组一等奖,位居高校组前列。
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深刻把握高考综合改革的内涵要义,持续优化本专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3+2”高职本科分段贯通培养、“3+4”中职本科分段贯通培养等多元招生模式,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考改革影响是深层次的,各学院专业办学主体意识、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推动学校专业建设由“要我强”向“我要强”转变。
在此,学校抢抓机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8个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次评选活动展现了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建设发展、人才培养的导向性成效显著。我校获奖成果是对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学校探索、建设、发展的全面梳理总结,也是对学校招生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鞭策,更为进一步提升学校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服务。
我校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把抓好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实践,及时总结提升经验做法,不断破解影响和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了一批突破项目成果,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今年,省委教育工委对47所高校党委书记突破项目成果和84个院系党组织书记突破项目成果组织专家进行评选,确定了26个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和30个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我校有1个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和2个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获通报表扬。
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2020年6月开始,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组织了“我来讲党课”活动。活动中,省委教育工委共收到党课400部,经专家评审,确定了优秀党课80部,其中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丁萍、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范红伟、舞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金怀的3部党课入选。
近年来,我校党建工作从打基础、抓规范逐渐过渡到提质增效赋能,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成立基层党建与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院,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党建理论研究团队不断壮大,成员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背景契合,有较强研究能力;舞蹈学院党总支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围绕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成的课程体系,并在全国首个党务工作专业筹建中,积累了基层党务工作的大量素材。基于此,近期我校被设立为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全省仅有山东大学等15所高校获批。在此平台上,我校将继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校5项成果获第十六届济南市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近日,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下发了《关于第十六届济南市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我校喜获成果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陈龙溪申报成果《柱位形下磁场剪切对电阻壁膜稳定性的影响》(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单铭磊申报成果《贝叶斯随机波动模型在宏观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建议》(所属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分获一等奖。孟祥佳申报成果《红色荧光粉Ba2GdV06:Eu3+在蓝色激光下的白色LED中的应用》(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张永军申报成果《面向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的智能微环境品控技术研究》(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王琳涵申报成果《牛肉加工工艺的优化及其呈味物质分析》(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分获二等奖。
济南市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由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所评成果分为成果类、人才类和建议类。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综合论证、网上公示等程序,本届共评选出成果类一等奖60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100项。高校方面,共有9所高校获奖。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潜心研究,追求真理,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和我校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需要,主动融入、担当作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与水平。
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落下帷幕。经过层层角逐和激烈比拼,我校学子勇创佳绩,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推荐的8项作品中,有6项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我校“挑战杯”赛事成绩的新突破。
大赛自启动以来,我校团委高度重视,各团总支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参赛热情。经前期学生自主申报、学院推报,共有40项作品入围校级决赛。经校级决赛,我校推荐8项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初赛,其中2项作品进入省级决赛,决赛以线上答辩方式进行。决赛阶段,学生认真准备、打磨作品,反复模拟竞赛,熟悉赛事流程。经最终角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推报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新时代希望工程的转型与提升—— 以山东省794所希望小学例》夺取省级一等奖;会计学院推报的《服务队也是生产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实践行动与机制探究 ——以山东省鱼台服务队为例》荣获省级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推报的《发展环境与乡土情怀并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城市“留人”保卫战——基于济南市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才公寓诉求的调查研究》,信息工程学院推报的《基于视觉识别与相似度匹配的景区失物招领系统》以及外国语学院推报的《高新技术发展视阈下的老龄服务提升路径研究---以山东省内部分三、四线城市为例》四项作品分别荣获省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项目负责人王志豪在谈到获奖感悟时提到:此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国家、学校给予大学生锻炼、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在备赛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的配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打磨作品,为以后冲击国赛做准备,争取明年取得更好成绩。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校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挑战杯”竞赛宗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深化项目培育,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下一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挑战杯”赛事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提升项目质量,为我校实现更好的科创赛事成绩续写新篇章。
学校在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创新大赛喜获佳绩
近日,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全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和首届全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创新大赛结果的通知》(鲁人社函〔2021〕62号)获悉,在首届全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创新大赛中,学校辅导员李仁大获得决赛铜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首届全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创新大赛于2020年5月启动。大赛以“全面推动我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题,通过教案评比、现场授课、问题答辩等环节,全面考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水平作为强化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推动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再上新台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新闻中心/
图文来源/教务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官网
图文编辑/ 王鲁娇王家怡
审核编辑/ 杨修慧
责任编辑/ 杨修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