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作为山东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谱写了一部壮烈的抗日史诗。7月10日至14日,齐鲁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党总支副书记初益辰的带领下,来到革命老区烟台海阳追寻尘封的历史,重温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追寻革命记忆,筑牢信仰根基
在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18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文物,大量的图片、实物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抗战的壮观场面,一幅幅生动的红色画卷重现众人眼前,队员们充分感受到那一段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事件背后革命前辈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深刻感受到他们所展现的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从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这些原来只从电影《地雷战》里看到的情节,同学们真切的看到了实物,从黑白电影故事到真实历史事迹,从战斗中地雷的更新换代感受到了海阳人民智慧与创新的力量,更对战斗英雄们充满了崇高敬意。
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
在深入挖掘地雷战历史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一个催生了海阳革命火种的地方——小纪镇夏泽村。夏泽村不仅是海阳第一位共产党员孙杰三的家乡,更是海阳第一个党小组诞生的地方,这里是海阳地区烈士数量最多的村庄,有46名革命烈士,平均每12户就有1名革命烈士。队员们走进小纪党史馆,看到了展馆中陈列的一组组照片、一件件实物,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以海阳第一位党员孙杰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们,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听村书记诉说着那段军民血肉相连的岁月,就像是在讲发生在昨天的事情。队员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传承发扬红色基因,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聆听光辉历史,感悟先辈精神
据村村里人介绍,在离夏泽村不远的泉水头村有几位还健在的老党员,他们都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血火洗礼。队员们一听就来了精神,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小纪镇泉水头村,拜访老党员们,聆听他们讲述那些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战斗经历。
百岁老党员初宝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津湖这场战役中,他失去了全部脚趾,身体也多处负伤。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义无反顾。队员们听着老党员的战斗故事忍不住流下泪水,心情激荡。老人在战争结束后为了不给积贫积弱的国家增加负担,毅然放弃国家安排的待遇优厚的公职,返乡务农。老人牺牲小我的伟大革命精神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备受触动,也更加了解了革命先驱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怎样的牺牲。
口述党史初宝进采访视频
口述党史孙学聪采访视频
凝聚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拾起一片片被历史尘封的记忆,又唤醒了那一段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岁月,深深觉得“学史力行,贵在于行”。在海阳市小纪镇敬老院,队员们给孤寡老人们送去了米、面、牛奶和西瓜等生活物资,打扫房间内卫生,陪伴老人聊天,为孤寡老人们带去温暖,践行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队员们来到教育培训机构,义务绘制墙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时还为当地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以党史学习为重点的“四史”宣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队员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党史这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不断汲取养分和力量,传承发扬老党员的红色精神,赓续光荣传统,激发奋进力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数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活动在新浪、今日头条、齐鲁壹点、山东教育新闻网、叮咚新闻、海阳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往期精彩回顾
暑期社会实践 |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外国语学院“红心向党”社会实践队活动纪实
暑期社会实践 | 化学与化工学院 “青春之炫,筑梦单县”冀风禾服务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 文学院“涌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赴济南市章丘区石子口村开展服务
— END —
—齐鲁师范学院—
来源 |数学学院
视频来源 |海阳电视台
编辑| 李莉
编审 | 辛源
齐鲁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亮在看,为齐鲁师范学院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