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初 心 故 事
舍身赴革命 巾帼胜须眉
辛锐,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今章丘市)辛寨,出身名门。10岁,师从济南名画家黄固源学画。长城抗战打响后,祖父辛铸九为辛锐举办画展,将义卖所得之款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的流亡同胞。七七事变后,辛氏一家在有家难归、救国无门的危难时刻,加入了八路军。
1939年,辛锐回到了中共山东分局筹建的姊妹剧团任团长,亲自编写剧本、担任导演、登台演出,剧团创作的话剧《雷雨》《血路》等深受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出动五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辛锐当时已有身孕5个月,与部分人员隐蔽在大青山的大崮一带,而其丈夫陈明在率部突围时不幸遇难。
12月17日,一股撤退的日军包围了辛锐的驻地。最终,辛锐用力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年仅23岁的辛锐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 部 爱 国 电 影
《兵临城下》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某城市。被我军释放的郑汉臣回城后,即受到蒋介石嫡系203师的怀疑,而且连上司369师师长赵崇武也牵扯进来。为了瓦解敌军,民主联军派姜部长前去劝说赵崇武倒戈,但赵迟疑不定。203师参谋长钱孝正发现了姜部长与郑汉臣的关系,他企图逮捕姜、郑二人。刚刚晋升的赵崇武命令把姜送回。不久,国民党派胡高参前来视察守军情况,他命赵崇武师担任突围的主攻任务。赵在突围时负伤。这时,赵崇武发现了蒋介石的密电,密电指示胡高参在突围后即处决赵崇武。赵对蒋的幻想破灭,率部阵前倒戈。他们逮捕了胡高参,打死了钱孝正,并迫使203师投降,东北某城迎来了解放。
一 首 革 命 歌 曲
《映山红》
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由电影中冬子的母亲演唱。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映山红》的歌词虽然短小精致,但却通俗易懂、意蕴悠长。不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2009年5月,该曲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一 个 红 色 地 标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平津战役基本陈列包括: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五个部分。该馆是反映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专题纪念馆。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一 本 党 史 书 籍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是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所著的书籍。该书涵盖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释。
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历史视角,追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经历的奋斗历程,展示近200年的沧桑巨变,揭示横贯其中的不朽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理想,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历史锁钥。
图文:青春山东
编辑:肖桐
责编:刘金金
总编:孙鑫玉
终审:李利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