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边城来到青岛海滨
从吊脚楼旁来到八关山下
沈从文开启了与山大的缘分
在青岛的海风中留下的
不仅仅是丰硕的文学成果
还有丰富而饱满的记忆
沈从文是爱水的。不论是凤凰古城边流过的沱江,还是滋润着湘西大地的沅水,既是沈从文儿时的乐园,更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1931年,沈从文来到青岛担任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他很快就爱上了这里的海。1942年,沈从文在长篇散文《水云》中,深情地回忆青岛的海给他留下的印象:
“
海水有时平静不波,如一片光滑的玻璃。有时可看到两三丈高的大浪头,载着皱折的白帽子,直向岩石下扑撞,结果这浪头却变成一片银白色的水沫,一阵带咸味的雾雨。我一面让和暖阳光烘炙肩背手足,取得生命所需要的热和力,一面却用面前这片大海教育我,淘深我的生命。时间长,次数多,天与树与海的形色气味,便静静的溶解到了我绝对单独的灵魂里。
”此时的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由闻一多领衔担任系主任,教授中有国内新式戏剧的开先河者赵太侔、楚辞专家游国恩,连助教中都有“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这样的名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沈从文在这里感受着自由的文化氛围,生活和创作也变得从容了起来。
在国立青岛大学,沈从文开设了“小说史”和“高级写作”两门课程,有了中国公学和武汉大学授课经验的他,对教学越发得心应手。他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倾囊相授,教导学生们要“用各种官能向自然捕捉各种声音、颜色和气味,向社会中注意各种人事。脱去一切陈腐的拘束,训练自己的耳朵、鼻子、眼睛,把各种官能同时并用,在现实里以至于在回忆和想象里驰骋”。可惜的是,当时的学生都抱着向这位新锐作家讨要“秘诀”的心态选课,见沈从文并无“独门武功”传授,遂怏怏而去。殊不知,这才是沈从文一生最宝贵的创作经验,也是他在个人回忆中反复提及的创作动力。
沈从文在青岛的故居——福山路3号
青岛时期是沈从文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这里,他和张兆和的爱情开花结果。文人间的爱情仿佛也氤氲着文墨的香气,沈从文曾带给张兆和一份“特殊”的见面礼:一大包小说。其中不乏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人的名著。
沈从文与张兆和
青岛怡人的气候,宽阔的海天景色,微咸清爽的海风,让沈从文身心舒畅,因此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教课的同时,他灵感大发,文思泉涌,写作速度极快,每每不过数日,就能写出新的作品。在青岛的两年中,他不仅创作了《月下小景》《三三》《三个女性》《若墨医生》《黔小景》《静》等优秀小说,还创作了像《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这些散文名著。
沈从文在回忆这段时光时曾说道:“可能是气候的关系。在青岛时觉得身体特别好,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写作情绪特别旺盛。我的一些重要作品就是在青岛写成或在青岛构思的。”青岛的湿润温和,海风的雅致清新,让沈从文的艺术创作更攀高峰。他在青岛的两年里,能够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创作,反复思考自己的人生,思索何为生命和生命之价值,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体中潜藏的无数力量。
这期间,他感受到宽阔的胸怀带给他的纯粹的创作体悟。沈从文也在此期间迎来了他的一个创作高潮。他后来回忆说:“前一段十年,基本上在学习用笔。后来留下些短短篇章,若还看得过去,大多数是在青岛这两年内完成,并且还影响此后十年的学习和工作。”
沈从文1931年致中华书局的信,索取其新出版的小说集《石子船》样书
青岛的海风吹不散沈从文对湘西边陲的魂牵梦绕,那些充满野性的生命力和生存方式在他的灵魂中深深扎根,温和的环境给予了沈从文静心抒发感受和思索的空间。《月下小景》这篇带有更浓厚的传奇色彩的创作,沉重的美感、生命的可贵,这凄艳哀婉的湘西故事,像是走进沈从文笔下的月光中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在沈从文眼中完美永恒的结局。
这种把死亡也看作“美”的思想凝结出一句经典:“向美说一句话,为爱下一个注解,适当合宜。不走失感觉所及的形式,不是一个平常人的能力所能企及。”与此同时,他的文字,也教导着他的学生们要重视文字的处理和故事的布局,而并非过于关注故事想要表达多么深刻的内涵。
沈从文在写作
自“九一八”事变后,不仅是东北陷入敌手,平津、华北也十分危险。1932年,辞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职务的杨振声来信邀请沈从文赶赴北平参加中小学教材的编选工作。于是这年夏天,沈从文与张兆和、九妹沈岳萌一起离开青岛,第二次来到北平。在这里,沈从文、杨振声、朱自清三人共同编辑了《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与《中学国文教科书》,他们着重选编《正气歌》等弘扬爱国精神、激励抗日流亡的诗文。
有感于时局的沈从文在《从现实学习》中写道:“文字在华北将成为唯一抵抗强邻、坚强自己的武器。三十岁以上一代,人格性情已成定型,或者无可奈何了,还有个在生长中的儿童与少壮,待注入一点民族情感和做人勇气”。沈从文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为中国青少年“注入民族情感和做人勇气”的工作。
海风,海天,青岛
是沈从文先生的美好
灵感、爱情、师生、记忆
青岛见证了沈从文焕发的才情
走过湘西的碧水青山
青岛的碧海蓝天
他说:
“海扩大了我的心胸和视野,
刺激我在工作上
去做横海扬帆的远梦,
和通过劳动工作
做成人世间海市蜃楼的重现。”
文 | 傅炀 魏赫图 | 腾讯新闻 重庆晨报编辑 | 金敏 鲁山青责任编辑 | 苗立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