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微课堂 | 校歌传唱,“声”入人心

山东大学,艺考

山东大学

2021-7-21 02:02:14 文/王伟 图/丁辰逸

关注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这是山大人最熟悉的旋律

校歌激越,传唱至今

在山大这片厚实而生机的土地上

响遏行云

百廿之际,让我们温故校歌

一解个中韵味

1958年,成仿吾来到济南

担任山东大学校长

带着长征两万五千里征途的坚毅

将自己炙热的无悔初心

倾注在革命与教育事业之中

在山东大学的十六年里

他以政治家的胆识,教育家的才能

科学家的态度,实践家的经验

为山东大学做出了累累建树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这首意蕴丰富的《山东大学校歌》

至今依然鼓舞着师生勤奋学习、工作

发挥着激励全校师生爱国爱校的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

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需要

110周年校庆之际

学校文化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

对校歌歌词进行了集体修改

你听,这是薪火相传的回音

山东大学

从知新楼下到趵突泉旁

从玛珈山麓到振声苑中

到处是书声琅琅,学子莘莘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百廿山大,群星璀璨

“文史见长”的悠久传统令她群贤毕至

三十年代,老舍与闻一多歌咏着青岛的海风

五十年代,赵俪生与童书业结下深厚的学谊

学科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文理医工、人才辈出

“一心问道,铁扣朱门”

抗战中齐鲁学子在华西坝上高扬旗帜

“众志成城,天回玉垒”

抗疫中山大青年在湖北筑起一道长城

正是薪火相传的山大精神

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奋进不休

山东大学

公家设立学堂

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

诸生来堂肄业

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写进《山东大学堂章程》的话语

是山大以120年校史

书写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文理医工全面发展,新兴专业不断开设

是培养多方向人才的改革创新

“基础扎实、作风朴实

做事踏实”的山大作风

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不变原则

山东大学

历经一百二十年的风雨

属于山大的学者风范从未褪色

朱维申教授年近七旬创立工程研究中心

带领它跻身国家第一梯队

退休多年的袁益让教授流连校园

依旧保持着每天至少六个小时的科研时间

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四十载

刘大钧教授在世界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他们是老师,是学者,

更有着共同的名字——山大人

作为师者,他们倾囊相授,谆谆教诲

作为学者,他们刻苦钻研,不懈探索

而作为山大人,他们为学问倾尽毕生精力

学术的幼苗在他们的悉心的栽培下

茁壮生长于这片广袤的土地

山东大学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时代的期望终会落于今天的青年肩上

山大的青年不曾推辞,不曾畏惧

做更优秀的自己,奔向这发光的时代

曾经的辉煌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拥有十足闪耀的时刻

舍他人之不能舍,才得他人之不能得

身边的榜样,鼓舞着踏进校园的山大青年们

向前,向上

无惧挑战,乘风破浪

在他们身上,是梦想闪烁的光辉和明朗的未来

山东大学

校歌中唱响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

每当唱起“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胸中总会有无尽的风云激荡

校歌的歌词与旋律

让百廿山大,强校兴国的理念

在歌声中代代传唱

如同凝聚着精神力量的种子

播撒在一代代山大学子心中

文| 魏赫 陈亮宇严婉婷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封面| 杨丽莹

海报 |闵晓萌

编辑 |程诗琪 郑浩哲 金敏

陈一诺 刘畅 鲁山青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耿嘉泽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东本科院校-山东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山东大学-百廿微课堂 | 校歌传唱,“声”入人心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