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追忆奋进岁月,点燃拼搏激情
越来越多的红色影视作品进入大众视野
观看之后大家也有许多真切感受
让大聊和你分享一下吧
《觉醒年代》
中国人民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被迫觉醒的过程,也是自主觉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选择的过程。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自己逐步觉醒,并引导人民逐渐觉醒。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具有高尚的品格、崇高的精神、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他们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决心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该剧第33集中,李大钊说:“为了国家利益,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彻底的革命,把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结合起来。我李大钊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该剧第42集中,陈独秀说:“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毛泽东说:“我们也要准备做共工这样的万死不辞、勇于彻底粉碎旧社会的猛士。”
在中国人民的觉醒进程中,中国的先进分子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教导作用。《觉醒年代》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坚定信仰、伟大理想,感人至深。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广勇的
《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是1920年初,李大钊送陈独秀离开北京,在行进的路程中看到很多流离失所的难民,陈独秀潸然泪下,并立下誓言要建立一个政党,以拯救天下苍生。这大概是我见过的关于建党初衷、理念及立场最为高阶、最为深刻的表现手法。这一段内容,直击义和团运动,将百姓长期在无思想无纲领无组织的境遇下痛苦、绝望的挣扎直白地展现出来。细数新文化运动始末,再如何声势滔天,终究局限于精英阶层,更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底层人民却长期为时人所忽略,因而陈仲甫意识到此才倍感痛楚号啕大哭。
至此,本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的升华,二人相约组建的党也由此立足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篇章。而他们的誓词,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梅的
《理想照耀中国》
在观看觉醒年代时,我看到很多弹幕说:“当时北大的学生、中国的文人眼中都充着光。”这不免令我对比当今的青年,有很多人会说“现在的中国青年压力很大,眼中充满着迷茫,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与往昔青年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当今时代,青年该追求什么呢?该如何让失去的光重新在眼中闪亮?现在青年眼中的光去哪了?
有人说,少年应该这样才对,什么家国仇恨,浩然正气,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少年郎的肩头本应该就是美好的事物。这么说对吗?自然对,我们能够享受这些美好,为何不去享受,几代人穷尽一生,才为我们带来这些美好,我们应该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现代中国的繁荣富强。
但在追求这些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呢?发自内心地去追求与热爱,而不是随大流。有的人抱着青春潇洒的想法,认为自该自由放纵,白日游戏放纵,夜晚纵酒放歌,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混着日子,可到头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每日行为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心之所向,那光自然就消失了。还有些青年,因为迷茫,因为重压,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他们不知自己应当追求什么,终日浑浑噩噩,他们抱着悲观的论调看着世间的一切,眼中就失去了希望的光。
那在我们这个时代,就没有眼中满是光的青年吗?答案依然是有的。请试看,高三备战高考的学子们,大学彻夜不息的图书馆里那些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莘莘学子们……他们为了美好将来,付其所有,去战斗。他们眼中都充满着光,尽管大家的追求并不相同,但他们都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生活中许许多多眼眸中含光的人们,他们给这个世界注入了一切美好。我希望,吾辈之青年,至少能明白一件事:心之所求为何?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红的
《上下求索寻“药方”》
从来没有一部剧让我一秒钟一个字都舍不得错过,每一集都荡气回肠使我心潮澎湃。这部剧,没有一帧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老戏骨们的演技真绝了,完全把我带入到那个动荡而又精彩的年代,卯着一股劲想要救中国,为他们的精彩演讲而热泪盈眶,为新文化运动的到来而鼓掌欢呼,我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员。
初中历史书上,寥寥几笔就是一个青年宝贵的一生,而我有幸在《觉醒年代》里,看到他们真实的样子。南陈北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次会面,一拍即合,由此走上了救中国道路。毛主席由风雨中走来,踏破泥泞,目光炯炯。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发表就职演说,光彩照人。我迫切想要了解走近他们,跨越100年的时空去感受他们的精神和信仰,他们为了民族之觉醒,身先士卒,以热血浇灌,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伟大品德,使我落泪的同时,也让我学习,自省,奋发进取,他们每一次振臂高呼,每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都使我热血沸腾。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应该有鸿鹄之志。如果回到100年前,我恰好生于那个时代,我相信,我会和他们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
——教育科学学院 朱琳
《觉醒年代》豆瓣评分由刚开始的8.3到现在的9.3,彰显了当代青年人对这部剧的热爱。这是一部连弹幕都无比纯正的剧,没有吐槽,没有指责,只有敬畏与感动。许多人都希望《觉醒年代》可以一直拍下去,实际上这部剧的续集就在我们手中,需要我们把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代代传承下去。先辈用他们的热血与生命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需要坚定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传媒技术学院 狄欣茹
觉醒年代中我最喜爱的一个角色便是陈延年。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和耀眼。在剧集的结尾,导演以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将他惨烈而悲壮的死亡拍摄了出来,让人无比心痛,泪流满面。
陈延年在剧中曾经说过:“做好了随时为这个国家牺牲的准备。”这个牺牲不仅包含了生命也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幸福。在柳眉离他远去的那一刻,他眼中含泪,对她默默说了句对不起,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年代他做不到两头兼顾,他能做的就只是看她离开。
之后陈延年去法国留学,也是为了在黑暗中摸索出救国的道路,拯救人民于水火。他不惧生死,只为了能让后来者能享受这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真的勇士,他敢于在最美好的年纪选择凋零,以牺牲赴死换取我们如今的繁华盛世。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信仰,因为他们“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文学院 安白雪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历史教科书上的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生动地呈现在了我眼前。
他们只凭着一股信念、一种信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探索和抗争。《觉醒年代》的后续就是我们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如今的中国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他们的愿望早已实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之中华。
——地理与环境学院 索夏夏
《八佰》
电影中出现的一些画面,用鲜明的对比碰撞出了人性中的阴暗与光明,比如歌舞升平与尸横遍野,奋勇杀敌与临阵脱逃,冷眼旁观与满腔热血......最后,八百壮士的无畏战斗和英勇牺牲终于激发了苏州河对岸人民群众的热血,他们短暂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升华,更会永远被后人铭记。
也许“四行会战”在历史战争的长河中算不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役,甚至在淞沪战役中并不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而这八百壮士最初也只是政治棋子,但是爱国的热忱、向死而生的坚定使他们变成了那面永远不倒的旗帜。在四行仓库他们升起的不仅是旗帜,更是坚定不移的信仰的展示,是国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正如电影中所言“作为一颗种子,去叫醒更多的国人”。
——地理与环境学院 解玉娇
《金刚川》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战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战场”。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并不是每个人所负担的战斗任务都听起来那么慷慨激昂纵横捭阖,那么的“酷”(何况战争本身一点都不酷)。可能有人的战地只是一把铁锤、一座桥,甚至是一部电台、一副担架、一口饭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被称为英雄。
或许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这场并非处在冲突一线的小型战斗,只是沧海中的渺小一粟不足齿,然而以小见大管窥蠡测,足见整场战争之艰苦卓绝,胜利的来之不易。就像知乎上说的,“《金刚川》的诞生,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关注到,那些正面战场之外的牺牲,那些前线之外同样勇敢而可爱的人。看到前线之外也有如此残酷,才更加懂得先烈牺牲的伟大。”
——地理与环境学院 林凤娟
《建国大业》

在电影中,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国民政府和共产党组织开会的画面,两种气氛是完全不同的。完全可以用阳光和阴暗来形容这两种氛围。共产党的成员们坐在阳光下,农村的土堆上,总感觉像是其乐融融的农村大家庭。没有压抑,没有等级观念,大家是一家人,共同付出,共同强大的团结精神就很突出。片中有一次拍摄的是晚上的会议,没有点灯,可是毛主席爽朗、阳光般的笑声和话语似乎顿时让整个房间充满着光芒。而国民党政府的天空似乎没有阳光,阴暗深冷的办公室,纵使豪华,但是终究是压抑的,是昏暗的,拍摄到室外环境时也总是阴雨绵绵或者阴暗的天。通过这些画面语言,电影明显表达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给中国人民真正的阳光,人民自然而然也选择中国共产党。
——计算机学院 巩孝宗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了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在风雨摇摆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最让我感到血脉喷张,激动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莘莘学子最后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
透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伺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药学院孟椿枝
《建军大业》
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影片选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河坝战役、井冈山会师等重要事件,主要呈现了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大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时,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其中有胜利也有失败,最终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成功会师,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终于建立起了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看完影片,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也在沉痛哀悼那些逝去的英魂,他们染红的旗帜在我心中飘荡……
——地理与环境学院尹晓萌
在电影开头,周恩来等人的宣誓非常震撼人心,每次看这些电影,看到这些画面,我右脸和后背就会发麻,是震撼的那种发麻。他们视死如归的那种态度和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完影片,我对南昌起义的认识更丰富深刻。
——地理与环境学院孙宝田
★
★ ★ ★
★
诸多的红色影视作品
演绎出了那个年代
英雄烈士们的豪情壮志、爱国心切
在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和平年代
吾辈少年更应该自立自强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强国有我
编辑丨孙娆 杨振宇 张炳荣 郭永佳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校对丨孙欣 郝晓冰
责编丨王黎 刘真真
编审丨王秀清
投稿邮箱|203521473@qq.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