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校园人物|于鸿硕:并肩战“疫”,逆风而上

山东理工大学,艺考

山东理工大学

2021-7-18 19:10:38 文/余宇昊 图/郭阳轩

关注

个人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

姓名:于鸿硕

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1802

籍贯:吉林通化

座右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任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辅导员助理、社团联合会综合部部长、车辆1802宣传委员兼生活委员、吉先锋俱乐部会长。

获得荣誉:曾获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通化市优秀志愿者,山东理工大学2020年度“感动校园”人物、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标兵、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校三等奖学金,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奖学金”。

笔者第一次见到于鸿硕是在去年冬天,他不时搓着冻僵的双手。谁能想到这个“怕冷”的男生却义无反顾地坚守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一站便是31天。

山东理工大学

“疫”无反顾

山东理工大学

“现实世界中,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的超级英雄,更多的是平凡如蜉蝣又尽力闪耀的人。”

2020年,正月初二,于鸿硕来到人流量过万的通化火车站进行扫码登记、测量体温等防疫工作。时值寒冬,通化市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为抵御严寒,他在手肘、膝盖、脚底各贴了两个暖贴。扫码输入个人信息、手机查收验证码、进行登记……18天,22000余名返通旅客,2100余条亲手记录的人员信息,强大的工作量,使于鸿硕从115斤暴瘦至97斤。“这次体重减得有意义!”他淡然一笑。

山东理工大学

结束火车站的志愿服务后,于鸿硕转身投入向阳村的抗疫活动中。在向阳村,他主要负责普及防疫知识。为了便于普及,他自己“研发”了一套普及语录。他将晦涩难懂的防疫理论与东北农村地区常见的柴火联系起来,将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代入生柴火的过程中,从而让防疫知识在村民间迅速、有效地得到普及。

入户普及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村中一位独居老人对普及小队格外抵触。通过调查得知,老奶奶的丈夫年轻时死于鼠疫,丈夫的突然离世使她对传染病心生惧怕。了解情况后的于鸿硕向**多要了些酒精等防疫物资送给老奶奶,又不断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她一个人挺不容易的。”谈及老奶奶的事情,他轻叹一声。13天时间,防疫知识的普及覆盖全村2000余人,于鸿硕用实际行动让向阳村向阳而生。

山东理工大学

结束最后一天的志愿服务,于鸿硕脱下陪伴已久的红马甲。坐在车上,望着车窗外曾一起并肩奋战过的伙伴,眼中满是不舍。“未来如果疫情出现反弹,我还会回来!”

鸿落有声

山东理工大学

2020年的春节很漫长,漫长到许多饭店都开始“冬眠”。结束火车站的志愿活动后,于鸿硕偶然间从微信群中得知,晚上值班的工作人员只能吃泡面。“也不能光吃泡面,要想办法给他们做爱心餐。”鉴于工作人员数量较多,爱心餐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几经思索,他决定寻找爱心企业为工作人员制作爱心餐。

于鸿硕不停询问身边人,设法找到一家有能力制作爱心餐的酒店。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参与的酒店越来越多。“原本打算做3天的爱心餐,这样一来,30天都够了。”看着不断壮大的爱心餐队伍,于鸿硕感到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感动。当工作人员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时,疲惫的神情一扫而空。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临近元宵节,附近糕点店正在为社区工作人员准备爱心汤圆。于鸿硕听说此事后,便毫不犹豫地动员亲朋好友都加入到送汤圆的队伍中。他看着来来往往的志愿者和忙碌的工作人员,“这大概就是全民抗疫吧。”汤圆运送完毕后,他揉着被塑料袋勒红的双手说。

山东理工大学

“谁能想到疫情会突然在通化爆发呢?”

2021年1月,通化疫情出现反弹。得知消息后的于鸿硕再度报名成为志愿者。因政策原因,他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去参与抗疫。跨省回家的他,一度被社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光摸排登记就进行了三次。他居住的居民楼中没有电梯,上门摸排的社区阿姨只能一层层地爬,零下25℃的气温,摸排工作一次便是几小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辛苦的背影,他总觉得自己应该为社区做些什么。

山东理工大学

几天后,他背起消毒水,和父亲承担起了楼道的消杀工作,于鸿硕还拿起喷壶,针对门把手等细微地方进行专门消杀。父子俩穿梭在楼梯间,一天两次,累并幸福着。这次,他又一次冲在了抗疫前线。

山东理工大学

再次穿上防护服,投身抗疫活动。于鸿硕“疫”路逆行,一往无前。

文案:孙晓贺 杨云帆 李文科

图片:受访者自供

美编:郑子旗

编辑:张俊豪

初审:隋顺航

审核:崔文斐

总审:王 伟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东本科院校-山东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山东理工大学-感动校园人物|于鸿硕:并肩战“疫”,逆风而上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