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6)| 山艺师生传承“艺美中国”红色经典,唱响青春之歌

山东艺术学院,艺考

山东艺术学院

2021-6-21 14:50:37 文/庞飞 图/纪嘉澍

关注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党委在全校开展“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党总支,积极组织承办系列活动。学生工作部(处)在2021年度组织开展“艺美中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凝练艺术专业特色,依托学校“六艺育人”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山艺特色,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艺术+思政”育人品牌。官微将分专题陆续发布师生系列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传承中国志”系列

山东艺术学院

聆听初心声音,

感悟国家情怀,

回顾党史历程,

艺术传承经典,

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

“传承中国志”系列活动,

致敬红色经典,铭青春之志!

梁建薇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2018级手工艺班

作为一名学生,在现阶段,我理解的文创设计,应该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品中,让艺术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我相信未来我会发掘出与众不同的设计类作品,认真去做好每一个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

我的文创产品主题是沂蒙精神。我的作品一共有六副插画,每组插画都讲述了它不同的内容。从1990年起第一阶段讲述了沂蒙精神的形成。第二阶段讲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门三英烈”和“沂蒙红嫂”精神的事迹,第三阶段讲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把这种革命精神转变成了改变生存环境,整治山水的强大动力,最终是沂蒙山区,成为了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这种典型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李家寨。到了1984改革开放时期讲述了沂蒙人民抓住了扶贫开发的机遇,把自力更生,苦干实干与扶贫紧密结合,打响了扶贫攻坚的战役,到了1955年底,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实现了整体脱贫。最后一个阶段,是由沂蒙人民振天斗地,开拓进取的这种精神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种精神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同样也蕴含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彰显了人民群众一心向党的博大情怀。作为当代大学生,立足于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1:沂蒙精神形成

1990年春,由临沂地区5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组成的“沂蒙精神”报告团赴山东济南先后作了7场报告,引起强烈反响,沂蒙精神走进了齐鲁大地人们的心中。

2:革命时期:积极参军支前

“一门三英烈”

1939年,党中央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随后,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山,开辟沂蒙革命根据地,驻地临沂莒南县成为党领导下的红色圣地。县里的普通村民刘永良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接受党的领导。1940年,他把长子刘福林送到了抗日战争的战场,成为一名出色的八路军战士;1942年,抗日战争到了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他又将年仅17岁的次子刘孟林送到了区中队,参加地方抗日武装;1946年,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人民解放军急需补充兵源,他的小儿子刘洪林也走上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战争是残酷而无情的。1947年春,刘永良的长子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1948年夏,次子刘孟林也血洒疆场。1950年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三儿子刘洪林也壮烈牺牲。

明德英,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1岁时,嫁给了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贫苦村民李开田。乡亲们让他们去看墓林,林边零星地块可供种粮,林里的树木可供柴草。从此,一个茅草窝棚架在了墓地边。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中负伤,跑到马牧池村西河岸边,敌人不停地寻找、追赶。明德英看见了小战士的处境,迎上去将他拉进自家窝棚里,盖上破烂不堪的被子。不一会,两个日本兵追赶过来,窝棚门矮得低下头都难走进去。日本兵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战士的身高、衣着,问她见到小战士没有。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两个日本兵急忙朝西山追去。日本兵走后,明德英上前揭开被子,发现小战士因伤口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毅然将乳头塞进小战士嘴里,乳汁一滴一滴滴进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得救了。随后,她又和丈夫宰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做成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小战士,半个多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

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抚养50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自己孙子却饿死4个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一组来自临沂市妇联的数据显示: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她们用柔弱的肩膀与沂蒙的汉子们成为革命时代最可靠的后援力量。独轮车、担架队成为革命最坚实的支持。陈毅元帅曾深情地回忆这片故土:“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3:建设时期:战天斗地改变恶劣生存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沂蒙山区山高土质差,河水经常泛滥。沂蒙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战天斗地,把革命精神转化成改变生存环境、整山治水的强大动力,使沂蒙山区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这其中的典型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

4:改革开放时期:加快发展实现整体脱贫

198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把当时的沂蒙山区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沂蒙人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抓住扶贫开发的机遇,把自力更生、苦干实干与扶贫支持紧密结合起来,打响了扶贫攻坚的战役。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到1995年底,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这其中有全国熟知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平邑县九间棚村。

5: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沂蒙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总结提炼升华的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领导沂蒙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中国共产党领导临沂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实践,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赋予沂蒙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精神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品感言

沂蒙精神是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到的,我又专门找了一些书籍阅读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沂蒙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一部分,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是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期通过学习党史和观看纪录片,使我更加明白无私奉献、爱党爱军、开拓奋进等等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从而沂蒙精神也体现出红色革命文化的价值内涵,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着人民军队和人民民群众战胜艰苦困难,从而取得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在新时代,他同样可以激励着全党和全体人民继续前进;作为齐鲁大地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们是听沂蒙山故事长大的。如何让沂蒙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是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应该思考的,所以我采用了“沂蒙精神”这个主题。

在现阶段我理解的文创设计,应该是让艺术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我结合了水杯、包这种旅游文创产品,让大众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把我提取表现的沂蒙精神传递给每个人,我被这种精神鼓舞着,想为她的传播共贡献一点力量,号召广大的青年学子树立战胜困难,争先创优的坚强决心和理想信念。

设计学院“塑出中国范儿”系列

山东艺术学院

用色彩填满构想,

用双手塑出历史,

用全新的形式,回顾历史的模样,

设计学院“塑出中国范儿”系列活动,

铭记红色历史,拥抱璀璨未来!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罢课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随后,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游行起义,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奋斗着。

山东艺术学院

《五四运动》浮雕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高200厘米,长354厘米,作者是著名雕塑家滑田友。浮雕采用辐射式构图,辐射的中心点是一男一女两个青年学生,男青年向右侧身握拳振臂,义愤填膺地大声呼喊。女青年走进人群散发传单,其余的人群分别依次呈波浪式向两边辐射开来,聚集在中心人物的周围。背景是天安门和红旗,通过构图将人民群众在国家将亡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体现出来,整个画面构图十分紧凑,富有层级感,极富韵律。浮雕通过立体刻画和光线明暗对比造成的视觉幻觉,使人物形象生动且富有立体感。

雕塑家滑田友对人物衣纹的处理是这幅浮雕上最精彩的部分。他将东西方雕塑技法融合,充分展现了衣纹柔软的质地,有如在风中摆动。除了写实的线条外,还展现了一种气势的连贯和变化,真正做到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虽然浮雕中没有战火和硝烟,也没有扛枪打仗的人民群众,但站在浮雕前,仍然能热烈的感受到那群愤怒的青年们催人奋进的激情和力量。生动的雕塑不仅塑出了青年的昂扬,也塑出了中国的进步,塑出了中国范儿。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精神,也是那些青年们身上闪耀的光芒。上一代前赴后继,下一代继往开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接过五四精神的接力棒,让这份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艺苑·易班“易起致敬”系列

山东艺术学院

风一更,雨一更,

百年的风雨历程需要继承,

那些人,那些事,

厚重的历史需要被铭记,

艺苑·易班“易起致敬”系列,

这些特殊的日子,

我们,”易“起致敬!

山东艺术学院

回眸百年党史,见证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只要我们党始终

与人民心心相印

与人民同甘共苦

与人民团结奋斗

就能无往而不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华五千年文明诸子百家辉煌,泱泱华夏之风山高水长。近代二百年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历尽坎坷之路屹立东方。沧海桑田,硝烟依稀,时代流转。道不完的奋战荣光,数不尽的苦难辉煌。百年屈辱史,流尽英雄血。风雨兼程,盛世可见,强军可期。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大向强的新时代。在1997.5.12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当年,四大文明古国独霸亚欧,称雄世界。

今非昔比,时过境迁,西域古国早已干枯断流,化为过眼云烟;唯余中华,延续至今,东方文明续写不老神话,绽放璀璨光芒。共产党人力挽狂澜挺起了民族脊梁;英雄军队浴血奋战筑牢了钢铁长城。回首来时路,更知今日事。建党百年在际,建国百年不远。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跨沟越坎,不惜流血牺牲,不断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做出了功载千秋的历史贡献。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

奋斗的信念不移,

激情不减,

干劲不降。

建党百年,苦难辉煌!

往期精彩推荐

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2)| 山艺师生观“艺美中国”红色影片,舞动青春姿态,书写中国力量!

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3)| 山艺师生塑造“艺美中国”最美造型,观红色影片,弘扬爱党爱国精神!

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4)| 山艺师生品读“艺美中国”经典作品,传唱经典红歌,铭刻青春之志!

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5)| 山艺师生讲述“艺美中国”最美故事,欣赏爱国影片,传颂红色经典!

关注山东艺术学院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校园资讯

|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来源| 学生工作部(处)公众号

编辑 | 白东辉

责任编辑| 王立燕

审核 | 苏茂兴 吕春玉

山东艺术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出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东本科院校-山东艺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山东艺术学院-初心百年路 逐梦新征程(16)| 山艺师生传承“艺美中国”红色经典,唱响青春之歌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