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山东省邹城市“文莉爱心团队”推出的“希望小屋”扶贫捐助项目收到一笔捐款,团队负责人文莉大姐一看捐款人的微信昵称,马上就把捐款给退了回去。
“你的心意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现在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团队不能要你的捐款,等你长大,以后工作了,再来支持我们的活动,阿姨肯定欢迎。”
“阿姨,月捐30元,我感觉还是能负担的。”
这个虽然自己生活负担很重,但却想着捐助别人、回报社会的姑娘,叫高德荣,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大四毕业生,目前已是山东大学准研究生了。
“眼中有光,生活才有希望”
泰戈尔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高德荣就是一个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苦难,眼中仍然有光的女孩。
她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父母都没有生产生活能力,不能正常与人沟通。她小的时候,一家五口人的吃喝拉撒,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操持。她依稀记得,奶奶每天拄着拐杖出门乞讨,晚上回家,要来的食物就是第二天一家人的口粮。
高德荣12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勉强办完了丧事,高德荣从管事的人手里接过108块钱,这是家中仅剩的积蓄,也是这一家四口赖以生存的所有保障。看看什么都不懂的父母,又看看因操劳而头发花白的奶奶,她握紧了手中的钱,决定替爷爷撑起这个赤贫如洗的家。也就是那一年,她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缠铜线圈的工作。十天后,她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六十四块八毛钱。她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数字,这是她用自己的双手一分一分赚来的,在别的同学还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钱买甜甜的棒棒糖和漂亮贴纸时,她已经可以赚钱养家了。当她把工资拿给奶奶看时,奶奶心疼地哭了。
中考前两周,父亲手术住院,她一边陪护、一边上学,在家、学校和医院之间往返奔波,晚上就在护士站借着灯光学习。一个月后,她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然而,生活对不幸的人,总是多了一些残酷,少了几分怜惜。高一入学军训第三天,父亲又因为车祸离开了人世。她请假回家,一边照顾极度伤心、滴水不进的奶奶,一边为父亲操办丧事,短短一星期,瘦了近十斤。丧事办完,当所有人都走了,祖孙俩抱头痛哭。那一年,她16岁,奶奶84岁……
“ 梦想还是要有的,这不已经实现了吗”
虽然命运多舛,但高德荣从来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她爱学习,有梦想,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
高考之前的百日誓师大会上,老师在台上说:现在,请勇敢的同学站上台来,大声地喊出你理想的学校!当时的高德荣也不知自己怎么了,脑袋一热,就冲上去了,当着全年级2000多师生的面,喊了三遍: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事实上,按照平常的成绩,她与山东大学还有不小的距离。
后来她考入聊城大学,妈妈被安排进了福利院,奶奶不愿意去养老院,就暂时住在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德荣一两周回家一次,看看奶奶和妈妈。奶奶不识字,每天在墙上画杠,数着德荣回家的日子。
在学校,高德荣经常用“学在聊大,奠基人生”这句聊大人的专属用语鼓励自己,每天还像高中考大学那样拼劲十足,认真上课,只要有时间就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她不是那种天资特别聪明的人,但却肯下苦功夫。每一门课程,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课,她都要做好完整的笔记,课后反复学习思考。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弄懂弄通。凭着这种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高德荣成了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学霸”。
四年大学生活,高德荣专业成绩、综合得分一直位居班级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种奖励30多项。2020年10月,被学校推荐为山东大学免试研究生,高中时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
“是学校和社会的关爱,给了我力量和希望”
高德荣是一个会庆幸自己还有“半杯水”的女孩,对于生活的艰难、命运的不公,她从不抱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残破的家庭里,她仍然能够感受到爱的温暖:“一家人都很爱我,不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留给我”。她更感谢政府、学校和社会给与他们的救助,不仅让他们一家人得以生存,更让她感受到了满满的爱和温暖。
2018年暑假,生科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新令带着辅导员和班主任到高德荣家家访。从家徒四壁、周围一片荒凉的旧屋中走出来,几位老师心情沉重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回来的路上,陈新令说“德荣实在太艰难了!我们一定要把她培养成才!”陈新令老师经常跟高德荣聊天,询问她有什么困难,还专门帮她找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家教,保证了她和家人的基本开支。学院给她安排了两份勤工助学岗位,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只要有符合条件的奖助金,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都积极主动帮她争取。
大三下学期,正逢2020年疫情暴发,高德荣在家里一边借用邻居家的WiFi上网课,一边紧张准备研究生考试。命运的重击再次袭来,已近90岁的奶奶突然失去了自理能力,母亲在福利院又摔倒受伤了,小腿胫骨、腓骨都骨折。她在医院里照顾母亲,只能请邻居们每天给奶奶送饭。半个月后,母亲动完手术出院,她把母亲接回家,开始独自照顾两位卧床不起的亲人。整整三个月时间,尽管德荣悉心照顾,但因为两个人非常“不听话”,还是让她忙得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德荣忙着刷碗做饭的功夫,一眼没看到,就有人偷偷下床了,有几次奶奶摔得头破血流,母亲动过手术的那条腿也会因为乱动肿得更厉害。那段时间,身体的疲惫和心情的焦虑,都快把德荣压垮了。“幸亏有学院领导、班主任老师陈永光和同学们经常开导我,若没有他们的陪伴,我会更加艰难”
高德荣(右)和同学们在一起
平日里,德荣总是快快乐乐的,一脸阳光。“纵使周遭一片漆黑,也要在心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灯,眼中有光,生活才会有希望。”德荣用心中的光给自己充电,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社会。
高中期间,她加入当地的志愿团队,跟随曾经帮助过她的叔叔阿姨,一起去走访经济困难儿童家庭。她从接受的资助或学校发的奖励中,挑出崭新的作业本和书包、铅笔盒,给孩子们带过去。社会上的爱心阿姨、姐姐,包括老师,每年都会有人送她新衣服,有些她不舍得穿或者穿不了的,她联系老家初中和小学老师,让他们帮忙送给了家境困难的妹妹。
在大学宿舍里,虽然她不是年龄最大的,但却总是像个大姐姐一样,对舍友照顾有加。哪位同学不舒服了,她赶快找辆电车,把同学送回宿舍。哪位同学遇到问题,心情不好了,她体贴的开导安慰。
大二的时候,高德荣参加了一个公益书信项目——蓝信封邮筒,自愿报名成为通信大使,和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一对一通信。跟她通信的小妹妹有什么心事,会写信跟她说,“不想告诉别人,但我相信你”。能够成为一个聆听孩子心声的“远方大姐姐”,给她们鼓励和关怀,让高德荣感到很骄傲。到现在她已坚持两年多了,每个月都要给孩子写信,总共给两个妹妹写了23封信。
能够感知爱,也能够传递爱;接受命运,但不屈服于命运;把苦难化为人生的滋养,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高德荣一路走一路成长,用坚强、乐观、勤奋、感恩,塑造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高德荣所获奖励
国家级
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
2018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19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9年获第十四届全国学生作文奥赛一等奖
2020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省级
2020年获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校级
2018年获聊城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2018年获聊城大学“一滴水的光辉”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8年获聊城大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2018年获聊城大学宿舍文化节先进个人
2018年获聊城大学英才奖学金
2018年获聊城大学一等奖学金
2018年获聊城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18年获聊城大学“十佳学风宿舍”(团体奖)
2019年获聊城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2019年获聊城大学“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
2019年5月聊城大学优秀团员
2019年获聊城大学自立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2019年获济宁观鸟节“青头潜鸭奖”
2019年获聊城大学英才奖学金
2019年获聊城大学一等奖学金
2019年获聊城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0年获聊城大学教育实习优秀师范生荣誉称号
2020年获聊城大学二等奖学金
2020年获聊城大学2020年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院级
2018年获生命科学学院春季运动会女子组决赛第三名
2019年获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9年获生命科学学院“一滴水的光辉”演讲比赛一等奖
2020年获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实习优秀师范生荣誉称号
2020年获生命科学学院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0年获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作者 | 王秀清 王黎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李文杰
校对| 王芹
责编 | 王黎 刘真真
编审 | 王秀清
投稿邮箱|203521473@qq.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