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太阳黄经120°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大暑,
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恰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
骄阳似火,上蒸下煮,气象灾害频繁。
这两日,
河南多地暴雨,
更是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暴雨无情,人间有爱,
注意防范,盼望平安!
也愿夏日的你
保持着一颗赤诚滚烫的真心,
让自己的理想乘着船,长风破浪!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丨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静夜里穿梭时,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丨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丨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宋]佚名 莲舟仙渡图页(局部)
简寂观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明]沈周《柳塘独钓》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节选)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
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明]唐寅 烹茶图扇页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元]高克恭 夏山过雨图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恽寿平 山水册·夜雨初霁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明]佚名 岩壑清晖册(八)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清]王时敏 仿赵令穰江乡清夏图
大暑习俗
大暑养生
大暑饮食把握三原则:
第一,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
第二,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第三,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大暑养生讲究“就凉避暑”,但天气热,胃口差,身体抵抗力也会降低。粗粮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荞麦、玉米等都是凉性或温补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适。
来源:中国网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