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微语堂』栏目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班的张馨同学为我们分享文章《我离家去上大学的那天,妈妈在火车站待了整夜......》,让我们静静聆听吧~
我走的每一步,都有她的默默相守。
整理房间,翻到了一些旧物,看到了当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股不明的心绪又涌上心头。
年少时一心想着要去远方,终于考上了大学,梦想即将实现,我产生了一个胆大妄为的想法
开学时只要母亲送我到火车站,我自己奔赴远方。虽然,我只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从未坐过火车的孩子。
母亲虽然一再絮叨着她的担心,但她了解我、理解我,也从不强迫我。
等待开学的日子里,母亲带我去县城买了好几件衣服。
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在那之前,母亲从来没有在县城给自己买过衣服,包括那次她也只是给我买,不给自己买,因为舍不得。
兴奋、期待、想象把我的心鼓得满满的。
开学的那天,母亲带着担心把我送到了市里的火车站,那时能乘坐的,只有夜班的老式绿皮火车。
而那时的交通并不十分发达,晚上是无法从市里回到我们村子的。
车来了,母亲花一元钱买了一张站台票把我送到拥挤的火车上,我的兴奋、期待、想象再一次膨胀。
看着母亲挤出人流,挤下火车的背影,我一丁点也没有想过。
我奔赴远方了,这一夜母亲是回不了家的;我奔赴远方了,母亲是舍不得住旅馆的;我奔赴远方了,那一夜,母亲只能在那座破旧的火车站度过。那一夜我就那样把母亲一个人扔下了。
多想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把母亲一个人扔在火车站,我一定让母亲把我送到学校。
像之前的无数次一样。
母亲常对我们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但她这辈子是实现不了了,她希望我们都不像她一样,所以让我们好好上学,将来经济独立。
小学上完就已经有一大半的同龄女孩在家里帮忙或外出打工了,初中上完能留下来上学的女孩更是寥寥无几。
看着母亲依然没有停止让我上学的意思,我知道她不仅一次听到别人的“好言相劝”:“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多学有什么用?不如早早去打工,给家里挣几年钱,到岁数了,找个人一嫁,多好。”
甚至连父亲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母亲立场坚定,一定要让我上最好的高中,希望我能考个好大学。
于是,当那些为数不多的同龄孩子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母亲就让我去市里读高中,住校。
从家到学校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每天只有一趟车,早晨六点发车,下午一点返回。
那时也是母亲去送我,头一天就已经帮我收拾好所有东西,摸着黑就起床,一遍一遍地检查,看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带上。
每一次去学校我都是大包小包鼓鼓囊囊,再塞不下任何一点东西。
唯一的一趟公共汽车已经很破旧,车门一开就是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坐上去吱嘎乱响,一摇三晃,车厢里人挤人,有时连个座位都没有。
母亲晕车,往往上车没几分钟,就开始头晕,恶心,中途有人下车时,母亲就赶紧跑下去,蹲在路边吐,知道要晕车,早上也不敢吃饭,吐出来的只是酸水。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吐,两个小时,竟觉得漫长如度年。
小学六年级后,我转学到了县城里的一所学校,还是母亲送我。那时还没有通往县城的公共汽车,母亲骑一辆自行车送我,车把挂着行李,车后座载着小小的我。
有一年冬天,天气奇冷,又下了一场小雪,路更加难走,第二天地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牛皮凌,一步一滑,而那天刚好是我要回家休周末的日子。
母亲如期出现在校门口,挂上行李,载上我,出发了。
一开始我们俩还有说有笑,可是看着路上仅有的几个行人,不断滑倒在路上,我们不再说话。母亲骑得小心翼翼,速度不能再慢,却还是歪歪扭扭,或许是由于后座载着我。
在车子即将失控倒地的那一刹那,她总能用腿叉住地,然后推着我走一段,再小心翼翼地骑上。奇迹般地,这一路我们竟一次也没有摔倒,只是那一天这30多里路,我们不知走了多长时间。
我只记得那一天到家时,已是暮色苍茫;只记得那一天到家时,母亲那汗透的衣服,有些地方已被冻得发硬。
十年寒窗,回头一望,我走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默默相守,接我,送我,接我,送我,无论酷暑寒冬。
如今,母亲的头发已然花白,看着让人心疼。未来的每一步,请让我来守护你。
END
本期互动话题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爱无私而伟大,记得年少时骑自行车的母亲;年中时坐客车晕车的母亲;长大后在火车站守了一夜的母亲…母亲的爱或许词不达意,但却用行动书写了爱意。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惊喜,年少时期待远方,长大后却盼望回家。家里没有外面的锦绣繁华,却有日日夜夜思念我们的父母。你又有多久没有回到家中拥抱母亲了呢?
-----赤峰学院官微
-----
责编|李 哲
主播|张馨/大学生记者团
剪辑|韩露/大学生记者团
排版|杨亦雯/大学生记者团
互动话题文案|宋文静/大学生记者团
校对|贾舒雅 王琦玥/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微信公众号“时差小姐的信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