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大“imust-studio”团队,好样的!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考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7-18 12:42:50 文/饶阳 图/杜博

关注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内蒙古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晚会上,来自信息工程学院1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贾利凯,在观众的注视下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他回望了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记忆最深的是和“战友”方俊、刘洋一起奋斗的日子。他们因为热爱集结在一起,携手走过了12场全国科创大赛,荣誉写满了他们的大学履历。

携手同行不负归

一起在内蒙古科技大学ACM程序设计协会挑灯奋战,是贾利凯、方俊和刘洋大学四年最珍贵的回忆。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7年,贾利凯、方俊和刘洋都考入了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怀揣着对科技创新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热爱,三人不约而同地都参加了学校的ACM程序设计协会。ACM是一个内科大学生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社团。2018年,贾利凯、方俊和刘洋一同参加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由此他们产生了组建团队的想法。

每周的社团集训让三人的感情快速升温,一起学习编辑代码、程序设计,在不断合作的比赛中默契度也越来越高,他们为自己的团队起名“imust-studio”。在这支刚刚成立的团队里,队员们各有所长。刘洋打字快,擅长写代码,而贾利凯和方俊则更擅长项目的思路分析和处理,他们分工合作,在比赛中更是把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

内蒙古科技大学

左(刘洋) 中(贾利凯) 右(方俊)

2019年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内蒙古省赛)证明了“imust-studio”团队的默契度。比赛规定在五个小时内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给定题目,榜单实时更新,每做对一道题,团队排名就会发生变化,比赛现场竞争十分激烈。赛场上,贾利凯和方俊负责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分析后把思路告诉刘洋,刘洋根据思路迅速敲出代码。如果遇到贾利凯和方俊更擅长的题目,他们三人就交替着写代码。团队分工合作的模式,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最后让他们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省赛一等奖。

乘风破浪海天阔

走在逸夫楼的长廊,你一眼便能发现ACM程序设计协会社团的成果展示墙,这上面就有贾利凯、方俊和刘洋获得的各类赛事奖项。荣誉背后,“imust-studio”团队的参赛之路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2020年8月,在第十五届全国智能车大赛开始的前几天,即将动身前往南京的三人仍然没有将参赛智能车调试成功。他们遭遇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赛场上的赛道与他们设计的智能车上的地图不匹配。赛前,贾利凯、方俊和刘洋临时在学校体育馆负一层搭建的赛道,但是却和正式比赛赛道的要求不符。他们在官方给出的赛道中模拟时,智能小车一直在偏离赛道跑。三人紧张地讨论着解决方案,线上仿真测试没有问题,但调整小车算法结果依然无解。苦思冥想后还是毫无头绪,大家就决定重新绘制赛道,用卷尺测量实地尺寸,通过PS一个像素点一个像素点地手工绘制地图,最终发现是地图问题,通宵一晚之后,在凌晨四点多才修正地图,解决了问题。此次智能车大赛“imust-studio”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一刻,所有的困难和压力都得到了纾解,留下的是比赛带给他们的骄傲和少年们勇往直前的一腔热血。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不负韶华逐梦行

如今的“imust-studio”团队已经毕业,他们也有了各自的规划方向。刘洋和方俊签约了自己心仪的公司,他们要在工作中继续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在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刘洋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程序员,方俊则希望自己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早点实现财富自由,做更多自己热爱的事。三人组中贾利凯选择了继续学业,他成功被保送到北京邮电大学读研,他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多做科研,自身技能多一点突破,并且可以在学业完成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他们说,虽然即将走向远方,但科大永远有他们的故事,未来也会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继续书写科大故事。在新的人生旅途上,“imust-studio”将继续保持初心,以更好的风貌和母校再见。

内蒙古科技大学

文字:大学生记者团(黄鑫薪)

编辑:大学生记者团(张瑞)

审核:李德超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内蒙古本科院校-内蒙古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内蒙古科技大学-内科大“imust-studio”团队,好样的!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