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前身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始建于1978年,2007年更名人文学院,2015年改为文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9人,在学校学生994人,有四个本科专业,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个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一个区级重点学科,一个区级教学团队,一个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两门区级精品课程。
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是学校、自治区、教育部建设的特色专业,也是具有深厚人文传统和扎实现代教育教学基础的优势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为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胜任文化宣传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外国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美学等课程。
该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是学校、自治区、教育部的特色优势专业,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中国语言文学是自治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承担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培养任务。实践教学得到中央财政实训室项目支持,人才培养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
秘书学(非师范)
秘书是社会需求特别广泛的特殊职业,秘书学专业紧密结合新时代对秘书的新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秘书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主要开设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档案管理、中国秘书史等课程。
该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实践性强,注重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秘书实务深度融合。专业建设得到国内秘书学会协同共建智力支持,是校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社会评价好。
公共事业管理(非师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性复合型人才,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区基层等工作。主要开设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
该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注重培养能运用公共管理理论、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针对公共事务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多元,实践性强,毕业生就业面广,社会评价高。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人才,掌握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汉语国际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承担汉语国际教学,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要开设有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基础写作、语文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
该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注重培养跨文化教育和基础教育人才,胜任对外文化交流、社会宣传、基础教育教学等综合性社会工作。追踪社会需要,传播中国文化要义,促进文化融合和包容互鉴,社会就业前景广阔。
办学层次
2012年通过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授权,2013年起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毕业六届学生,目前在校生15名。导师队伍力量强,培养理念明确,培养内容丰富,服务经济社会特需岗位。
根据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术硕士授权点,二级学科方向开始招生,目前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四个专业方向,在校生47名。
2019届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合影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近10年来,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社科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主持完成、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15项,其他项目50余项。
邀请北京大学王岳川和程郁缀、浙江大学林天人、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陕西师范大学张新科等著名学者40多人来校讲学。
在西海固与宁夏文学研究、固原历史文化研究、明清戏曲研究、影视文学研究等领域,积学致远,形成较显著的特色。
刘衍青——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兴文——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钟正平——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田富军——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倪万军——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马晓雁——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刘衍青——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
余淑荣——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举办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文学院院长 · 中文系主任联席会议
举办《宁夏散文诗选》出版暨作品研讨会
参加中国西部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
暨研究生学术论坛
举办宁夏文学生态建设学术论坛
暨80后作家创作研讨会
举办宁夏首届秘书专业知识技能竞赛
师资队伍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努力建设、改革发展,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办学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支思想信念坚定、潜心教学科研、笃志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49人(专职35人,兼职12人,特聘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讲师17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1人,自治区塞上名师1人,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托举工程项目3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良师2人。研究方向明确,学术分布均衡,学术梯队基本形成。
自治区313人才:钟正平
钟正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宁夏社会科学院固原分院院长、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理事、宁夏社会科学专家人才库和艺术类专家库成员、宁夏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等。2007年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有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文集4部。曾获宁夏社会科学工作贡献奖、宁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先进个人,多次荣获中国文联全国优秀文学评论奖、宁夏区级优秀文学评论奖、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宁夏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田富军
田富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宁夏地方文献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宁夏高校、宁夏大学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宁夏地方文献古籍整理著作3部。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担任项目成果分卷主编第一编者,出版一批成果共54册。主持在研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多次获得宁夏优秀社科成果奖。
自治区教学名师:虎维尧
虎维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在《语文学习》《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1项、宁夏高校及宁夏教改项目各1项,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名师。
自治区“塞上名师”:刘衍青
刘衍青,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担任宁夏“十三五”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在《红楼梦学刊》《西北师大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红楼梦戏剧研究》等2部。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完成宁夏社科规划项目3项。2018年被评为全区“五一巾帼标兵”,同年入选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塞上名师。
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余淑荣
余淑荣,教授,现为宁夏语言学会会员,主要讲授《古代汉语》、《汉字文化研究》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自编的《汉字文化研究教程》获2009年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博士队伍
王兴文
博士,教授,毕业于兰州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出版专著《时间碎片中的日常生活》1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丛刊》《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宁夏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2019年入选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工程项目。
赵耀锋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1部专著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高传峰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项;在《新文学史料》《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2018年入选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托举人才工程项目。
景浩荣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现任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完成宁夏社科规划项目和宁夏高校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核心论文多篇。
郑鹏飞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宁夏高校项目1项,在研宁夏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核心论文多篇。
赵海燕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美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宁夏高校项目1项、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多篇。
买丽娜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校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核心论文2篇。
文侃侃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韩国又松大学。主要从事跨文化和国际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EI收录论文1篇。
薛小蕙
博士,讲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主要从事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发表核心论文3篇。
学生活动
文学院现有校级学生社团3个,其中“北斗文学社”为全国百强文学社团,创办社刊《山城》在宁夏区内大中专学校有一定影响,以朱世忠、季栋梁、周彦虎、高丽君、杨建虎、高鹏程、马占祥等毕业生为主体,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西海固作家群”和“西海固文学现象”。学院按照“以精品活动打造特色社团,以社团发展促进专业建设”的理念,近年来已成功打造出“中华诗词大会”“历史话剧展”“芳华艺术节”“诗歌朗诵会”等一批独具特色、参与广泛、影响较大的学生活动。同时依托社团着力打造的“诗歌朗诵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秘书风采展”“文学知识竞赛”“公务员全真模拟大赛”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歌唱祖国暨迎新合唱比赛
宁师诗词会
大学生戏剧节暨山花杯戏剧大赛
举办宁夏“中国诗词大会”“宁师杯”固原片区大赛
国学知识竞赛获奖
元旦文艺晚会
“暗恋桃花源“话剧展
汉服成人礼活动
第一届“我为古人代言”活动
”芳华“艺术节活动
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
诗歌朗诵比赛
诗词朗诵会
师范生讲课比赛
公务员模拟大赛
对外汉语情景剧大赛
秘书风采展
学生参加全国高校秘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获奖
学生在大学生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奖
未来展望
学院办学40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近4000名合格的毕业生,有的成为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等中坚管理工作者,有的已是区内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他们成就自我,辐射学院影响。展望未来,文学院师生将以“升大创博”为契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审核 | 李培东
监制 | 陆 瑜
责编 | 记者团 苏静
排版 | 记者团 杨雨红
来源 | 学生处 文学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