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油画系素描作品联展

大学美术,艺考

大学美术

2015-11-23 10:19:00 文/赵阳

关注

“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油画系素描联展”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联合倡议,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各油画系的大力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及现场

第一工作室

素描作品

《老人体》 陈文夏 120cm×90cm 2010年

素描作品

《老人体》 刘钧 160cm×40cm 2005年

素描作品

《老人像》 王红刚 106cm×123cm 2007年

素描作品

《男肖像》 王彦博 103.5cm×66cm 2007年

素描作品

《女人体》徐紫迪 22.5cm×18cm 2011年

素描作品

《思》姚遥 106cm×76cm 2009年

素描作品

《女肖像》张超 108cm×78cm 2007年


第二工作室

素描作品

《过年啦》 郭创 110X300cm 2015年

素描作品

《798写生》 亓馨莹 140X160cm 2012年

素描作品

《798写生》 王子毓 140X160cm 2012年

素描作品

《玫瑰花》解厦 150X110cm 2013年

素描作品

《双人肖像》颜宇 140X160cm 2013年

素描作品

《宣武门教堂写生》 张帆140X160cm 2012年


第三工作室

素描作品

《静物》 孟思特 210cm×125cm 2010年

素描作品

《静物》杜鹏娇 215cm×121cm 2007年

素描作品

《摩托车》叶江 146cm×190cm 2012年

素描作品

《男人体》 周栋 120x200cm 2007年

素描作品

《双人像》张安 150cm×105cm 2014年

素描作品

《男肖像》 包晓伟 188cm×104cm 2007年

素描作品

商量 《摩西》 230x180cm 2002年 布面丙稀 指导教师: 喻红

素描作品

《男人体》** 159cm×105cm 2009年


第四工作室

素描作品

《老头》 张书笺 160cm×200cm 2008年

素描作品

《老人与鸟》 王森 200cm×160cm 2008年

素描作品

《女人体与花》 李展 200cm×160cm 2010年

素描作品

《男人体与鸟》 刘恩钊 200cm×160cm 2010年

素描作品

《男人体与大摩托》 李振威 200cm×160cm 2010年

素描作品

《三个男人体》 杨辰 200cm×160cm 2008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近十年的素描教学

马路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素描教学,是以徐悲鸿先生从法国带回的巴黎美院具有古典主义特点的素描、留学苏联的各位前辈带回的现实主义的写实素描和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富于中国本土特色的素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以“尽精微,致广大”为追求的方向,具有严谨、朴素、深厚、庄重的学术品位。这样的素描教学,为培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油画家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同时,也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选择。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思想活跃和转变,素描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近十年来,一批青年教员自身艺术逐渐成熟,教学经验日渐丰富,成为油画系的教学骨干,这给我系的素描教学增加了活力与生机。他们在教学的方法和课题做出了许多探索,但没有背离中央美院油画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写实造型基础这一基本目的,保持了油画系的教学传统和学术品位。

素描主要是用来训练造型能力的。油画系的素描教学是为油画创作打下造型的基础,而油画特别是写实油画的特点是以油画材料系列为媒介在平面的基底上再现视觉对象的。因此,油画系的素描注重对对象的观察,是从观看对象而产生的正常视觉感受出发的。视觉感受是包含了对象的形状、质感、色彩、明暗及光影和空间等因素,所谓“全因素”的素描就是排除了色彩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都要有。现实主义又是以再现处在特定空间的人物为主题的,故此,素描课的大部分课程是人物写生课——肖像和人体,以“全因素”的素描为主。

近些年,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物形体的理解,我们在二年级增设了解剖课;为了加强对空间透视的把握,增加了透视课。为了使这两门课程成为一年级基础部相同课程的深化而不是重复,一方面提升了课程的难度,另一方面在课题的设置和要求上融入了创作的因素,但是都在摸索和调整中。

我们的本科生,是在二年级半的时候进入到各个工作室,各工作室根据本工作室的艺术方向确定本工作室的教学计划,亦包括素描教学的计划、课题和方法,尽管作业大都是写实的风格,面貌上差异不大,但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各自的特色,有各自的着眼点。

外界把第一工作室视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是有一些误解的。第一工作室力求对造型做出提炼和概括,让局部的深入服从于整体的大造型,让造型的表情宁静、舒缓、庄重,这些源自古典主义的因素是放置在当下中国的现实形象中的。现实所提供的视觉感受又会让造型的整理和深入的刻画,摆脱西方古典主义的范式。第一工作室所做的,是要利用古典主义的观察客观物象的分析、整理的理性,和艺术处理、造型方法的有序、条理,来培养学生创造中国现实中新形象的能力。这新的形象是能够让观众静心去审视和体会的,是貌似现实的再现却不止于再现的,是用现实的形象来表达现实的意味的,同时,也是表达作者态度的,因为,分析和整理是依据态度的,而理性的态度正是当下人们所欠缺的。

第二工作室传为苏派工作室,近些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非常注重从生活场景中捕捉形象,把纷乱杂芜的生活状态中的形象组织成创作的画面,毕业创作以大场面的人物组合居多,因此,构图分析成为第二工作室的重要课程。其构图分析的方法以线形构图和黑、白、灰的色块构图分析为主,又趋近平面化的倾向。与之相配合的素描教学,也自然在刻画对象的生动性的同时,也强调线的结构关系和黑、白、灰色块的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染力。这种相对平面化的造型特点也为第二工作室注重色彩表达的艺术特色提供了造型上的支持,同时也有意识地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呼应,并从中汲取养分,使得今后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更具有本土特点,也就更有真实性,这种真实是文化上的。

第三工作室以大画幅、大场景、大空间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地观察,体会视点的变化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的不同,在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远近、高低各种的不同,使同一个场景产生了多个截然不同的画面,注重位置的经营,构图富于表情,虽为写生却已融入了创作的因素。允许使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重量感,即让画面生动、变化精微,又提高了绘画的效率。通过服饰及环境的配合来设计人物的身份,使学生在体会对象时,有了明确的方向。人体课的动作设计力求展示结构关系的同时要求视觉效果的突然性,要求学生理解形体,分析性的起始,把握形体的空间感。通过素描的训练,养成学生观察物象的习惯,由观察到体悟,由体悟而理解,由理解而热爱。

第四工作室素描教学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性格,有性格地观察对象、理解空间、组织画面,性格的背后则是对独立思考的要求,因为有性格的作品必然出自独特的艺术标准,这是以与众不同的思考、认识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养成思考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因此,第四工作室鼓励学生多做探索和尝试,学生的素描也相对多样化。在课题的摆布上,经常出现多种物象、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和不完整的构图,强迫学生自行解决视觉上的纷乱。通过难度来提高学生组织画面和刻画对象的主动性。时而,大场面多人物的素描课题,时而,快速的短期素描,也鼓励学生相互协商设置课题和课下自主设置课题。对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也不作限制,总之,能力和创造性兼顾。

教学是双方的事,老师提供知识和经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至关重要。视觉上的新鲜感可以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同时也会促进对造型的理解和对局部与整体的理解,打破惯性,激励思维,进而提升艺术的创造性。各工作室在此方面都作了努力。

现在的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文化上从“为工农兵服务”向“为人民服务”发展,要以自身的文化传统为基础发展出适应乃至引领当代生活的新的艺术。传统的以形成体系的素描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挑战,这也是新的机遇使我们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多样的素描教学方法,培养出能力更强、更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好地为新时期做出自己的艺术贡献。
 

各工作室教学现场照片

第一工作室

素描作品

素描教学课堂现场

素描作品

素描教学课堂现场

第二工作室

素描作品

城市透视课程写生现场指导

素描作品

画室教学汇看

第三工作室

素描作品

素描指导现场

素描作品

石膏馆素描写生


第四工作室

素描作品

王玉平素描课-1

素描作品

王玉平素描课-2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美术教育-大学美术-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油画系素描作品联展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