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园林、陵墓装饰雕刻上。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是1985年在河北石家庄西北郊小安舍村发现的一对Luo体石人,皆用青石雕成,其一为男像,高174厘米;另一为女像,高1的厘米。两像造型相似,皆为椭圆脸,尖下巴,大眼直鼻小口头戴平巾帻,腰间系带,作双手抚胸跽坐状,身上无衣纹。其跽坐姿态及古朴风格,与西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相近,而与山东曲阜及四川都江堰等地出土作站立姿态的东汉石人相异。石像所在地距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墓(在赵陵铺村东)仅3公里。这项发现,使我国现存的古代大型石雕人像提前半个世纪,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陕西茂陵博物馆有一件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卧马雕刻,作品利用自然石块稍加修饰,刻画了一匹正在静卧憩息的战马形象。该马的马鬃修剪整齐,马头微仰,双耳似乎正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双眼注视着前方的动静,流露出警觉的神态。马的右前腿微曲,马蹄略微抬起左前腿向前伸出,马蹄紧扣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挽起的马尾,突出战马的特点。工匠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巧,紧紧抓住马的好动习性,准确细致地表现了战马将起未起的动作过程,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形式的大型石刻,现存陕西兴平道常村西北,系汉武帝元狞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优秀石刻匠师所雕造。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升象、石蛙、石鱼、野人、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侍征为度,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马踏匈奴石刻是汉武帝为纪念大将军霍去病而令人雕刻的石像之一。一匹骏马昂首挺立,蹄下踏着一个匈奴贵族。构思巧妙,手法概括,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是汉代石刻的代表作。在这件高1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器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告诫人们切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稳定的感觉。可以说这座石雕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