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四川郫县出土了两幅刻绘在一处的画像石。一幅是“降蛇虎”刻在上部,石上共七人,均赤足假面。左起第一人,假面似猴,右手持有长柄钩兵;第二人假面似猪,背负有坛形器;第三人正用力拖着第四人所坐的蛇虎之尾;第四人头上束三髻,曲肘,前臂向上,坐在头部向左的蛇虎身上;第五人右手执盾,左手似持一长剑,头向后回顾;第六人双手握一物;最后一人右手执棍,左手持瓶状物前伸。下部为水嬉画像:左边刻有一小船,船上三人,船周刻有鲤、鲢、蛇、蟾、鸟和莲等。其右有五人,均执板,一人中立左向,前后各有两人,均作曲腰行礼状。1949年在山东沂南北寨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室,其墓门、墓宰等辟面部刻有而像,约四十余块,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的历史故事和第二类的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第三类表现墓主人的社会壕活和家居奉沃的场景,有《攻战图》、《祭祀图》、《丰收宴享图》等。如《攻战图》是表彰墓主入功绩的主题画,刻在墓门的显著位置,采用了平面高浮凸形式。画面表现出在一座高柱脚的长桥上,汉兵持剑执盾,列队前进的景象。右首桥下,主将乘车督战。左边桥侧少数民族部队跃马弯弓,从山丛中杀出。桥头两军相接处有身首异处的尸体,有跪地求降的败兵。墓室主人的英勇和战功赫然入目。艺术上沂南墓善于夸张变形,状貌传神比之武梁祠墓室壁画更为生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