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级人才,辽宁大学化学院专任教师,长期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复合材料非均相催化剂的研发工作。
刘琳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南山城镇的一个教师之家,这是一个书香世家,有五代十五人从事教师工作。
刘琳的高祖父刘鸿飞于清朝末期、伪满时期以及民国时期,在辽宁省清原县南山城(当时隶属吉林省柳河县)女子小学、以及后来的南山城小学做校长兼教师,退休后办起了乡村学堂,教育一方农家子弟,被人尊称为刘老先生。
刘琳的曾祖父刘显厚曾经在辽宁省清原县境内的六所农村小学做过教师、小学校长兼教师,后来调入南山城中学做教师,从教整整40年。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为当地农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含冤致死,文革后被平反昭雪。
刘琳的祖父刘兴祚建国前参加教师工作,曾经一个人支撑起一所乡村小学四个年级的全部课程,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4岁任教导主任,28岁担任清原县草市中心小学校长(是当时清原县最年轻的校长),一直耕耘在清原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土地上,最后在小学教师任上光荣离休。刘琳祖父的三个妹妹,以及三个妹妹家的五位儿女,也都是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坚守在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第一线。
刘琳的父母都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父亲刘佳杰于1980年从事教师工作,在辽宁省清原县境内的三所农村小学做过教师,后来调入南山城中学,从教33年。在教育工作中,他关心学生,钻研业务,多次获得县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由于业绩突出,后来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直到退休。母亲孙亚芹于1969年二月从事教师工作,辛勤耕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从教39年。她性格温和善良,有耐心,关心困难家庭的孩子。由于教学水平突出,多次被评为镇、县级优秀教师。
刘琳在教师世家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以及从乡亲们对其家人的敬仰态度中,从小就感受到教师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职业,这为其长大收获教育职业果实埋下了年少的种子。参加工作以后,继承书香世家传统,潜心从事教育工作。教学方面,承担辽宁大学化学院本科、硕士生及博士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科研方面,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相关成果多次获得省市优秀自然科学成果奖等奖项。刘琳的爱人王诗铭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作为引进人才到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为辽宁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王诗铭师德高尚、师风严谨、勤奋敬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在其所属学科重点领域崭露头角。
正所谓: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