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人物#
2021年第6期
人物简介
周吉
周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201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第十届校园原创服装设计比赛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作品《轻薄》曾获时报广告金犊奖全国优秀奖,作品《一生》曾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优秀奖。
目前就职于北京观池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广告制片。
部分作品
2016
MV《一生所爱》|导演
2017
实验短片《精分》、《逃》 |导演
学校宣传片《VR游大东软》|导演
学校迎新主题视频《送别》 |导演
2018
学校毕业季视频《天涯共比肩》|导演
广告片《轻薄》|导演
广告片《一生》|导演
2019
毕业作品《在路上》|导演
学校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导演
2020
商业广告《海信-劵力的游戏 王鸥、常远》|制片
商业广告《陈李济-舒筋健腰丸》|制片
商业广告《天士力 DNA》|制片
大家还记得这个视频吗?大东软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创作的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总导演正是我们本期的主人公——周吉。这部作品也为周吉在大东软的四年求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校当导演
我感受到镜头传递的能量
周吉从小就非常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我觉得影视是能最直观传达给观众信息和感受的艺术形式,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让其有更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他说。于是,高考填志愿时,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影视相关专业。怀揣着导演梦,周吉进入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
周吉(中间)在《我和我的祖国》拍摄现场
周吉(右一)在《轻薄》拍摄现场
“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校训让周吉印象深刻。一入校时,素质教师陈学军就教给了他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周吉发现大东软确实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学校设置的课程非常全面,除了专业必修课,还有很多选修课,让我们总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学校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尤其对我们专业来说,有了理论基础之后,一定要多拍片子多实践。”
周吉(左一)和工作室同学与王成老师(左二)
大二时,周吉加入了学校点石工作室,在影视摄影与制作系教师王成和王信博的指导下参与影视专题片、微电影的拍摄及制作。王成形容周吉是一个“热爱影视行业且特别乐于探索实践的学生”。在点石工作室的这三年,周吉参与了近十条片子的创作,包括《VR游大东软》《我和我的祖国》等。其中最让周吉难忘的,是大三时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创作的2017级迎新主题视频《送别》,展现迎新当天新生家长对孩子的不舍与期待。
周吉(中间)在点石工作室
“这是部情感导向的片子,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导演负责一个项目,经验和能力都还不足,压力很大。”周吉说。看出他的顾虑后,工作室的老师鼓励周吉并帮他理清思路、打磨剧本、敲定方案。这个视频要在学校迎新当天拍摄,涉及场景和人物较多,前期周吉带领团队进行了多次预演。观众看到的作品只有几分钟,但为了这几分钟,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做好十足准备:采访组跟学生和家长沟通协调,拍摄组负责现场收音并跟随环境变化调整位置,后勤组保障各组的后勤工作,空镜组还需在全校抓拍合适的镜头……直到现在,周吉提及这部作品时,还是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整个项目组的团结配合。最终,片子在迎新晚会荧幕上播出,很多新生和老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让我体会到镜头是可以传递能量的。”周吉说。
周吉在拍摄《送别》
当“包工头”遇上艺人大咖
毕业后,周吉进入了北京观池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周吉快速成长,完成了从制片助理到执行制片,再到制片的角色转变。
周吉与郑恺
“制片就像是‘包工头’,导演像是‘工程师’,‘包工头’就是要按‘工程师’给的图纸组织施工。前期筹备、经费预算、日程安排、服务客户、后期宣传等等都是制片的工作。我就是个‘攒事儿的’。”周吉调侃道。
周吉与蒋方舟
周吉所在的公司是业界一流的广告制作公司,服务过近两千个知名品牌,包括央视、腾讯、奔驰等。这也给了周吉很多与明星合作的机会。打开周吉的手机相册,最多的恐怕就是和明星的合照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遇到明星真的非常兴奋,每次都疯狂合影,后来随着拍摄次数增多,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周吉笑着说,“但有些时候还是会很激动,比如遇到成龙大哥。”当时,公司拍摄成龙参演的一部公益广告片,周吉见到了成龙。“虽然成龙对拍摄的专业要求很高,但在私下里毫无架子,非常平易近人。导演简单讲戏后,他就能完美地呈现,NG次数很少。那天原定拍摄6小时,我们提前2小时就完成了。对来我来说特别开心,因为可以更好地控制拍摄预算。这个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艺术家的能力与修养。”周吉说。
工作团队与成龙,周吉(二排左七)
因为公司跟央视还有很多公益项目合作,所以除了明星,周吉还遇到了很多让他触动的人,比如申纪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工作后不久,周吉作为制片助理参与到公司与央视合作的纪录片——《致敬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拍摄中,申纪兰是他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让周吉特别感慨的是,当创作团队到达陕西省平顺县时,时值90岁高龄的申纪兰仍然在忘我地工作。“看到他们,我深刻明白了什么是‘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感谢这些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很荣幸能参与这个项目。”
周吉与申纪兰
周吉与麦贤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心之所向,梦之所往
我还想做真正的“周导”
虽然在校时有一些拍摄经验,但是在业内一流的广告公司工作后还是面临诸多挑战。
“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的教导和帮助,犯错了也不怕,但工作之后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了。”周吉说,“广告剧组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必须24小时都在状态才能跟得上主创的进度,而留给新人适应的时间非常短。”
周吉(中间)在工作现场
工作初期,周吉也闹过很多笑话,比如刚进组时有一些广告拍摄的工种分不清,有一些行话听不懂……但面对影视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周吉从未放弃。在他看来,一部片子制作完成的那一刻的成就感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现在的周吉,工作繁忙,几乎没有什么个人时间,“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可能因为自己非常热爱这个行业吧,很感谢当初选择了大东软,选择了影视。”他说。
周吉在阿坝州拍摄现场
谈起以后的规划,周吉表示还是想成为真正的“周导”。“小时侯的导演梦现在算是完成了一半,在未来,我还是希望能真正导演一部能登上大银幕的电影作品。”
周吉说他的“授业恩师”王成老师在上学时一直对他们要求很严格,他一直记得老师说的“要对专业有敬畏之心,你越尊重,拍出来的作品才会越优秀”。希望周吉能带着这颗敬畏之心,一路向前,期待着他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见,成为真正的“周导”。
2021征集令
2021建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1岁的大东软青春正好。2001年,从第一批学生走进东软校园开始,一届届大东软学子在这里蓄力梦想,奋斗不息,他们中:有企业行业的主力担当,有敢于突破的东软创客,有专注科研的学术力量……从这里走出的50000余名毕业生满怀志向奔赴祖国各地,在国家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星星微芒。本学期,我们开设“东软人物”栏目,记录大东软人的追梦故事,讲述大东软人的奋斗历程,彰显大东软人的青春力量。
欢迎大家向我们讲述你的故事,下一个登上官微的东软人物可能就是你!投稿邮箱:culture@neusoft.edu.cn
文字WRITER
品牌发展部
照片PHOTOGRAPHER
周吉
为“周导”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